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第五届(2012年) >> 浏览文章

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4年09月30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自贡市第五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四川省荣县正紫中学校

完 成  人:刘军 钟炜 徐金美 李成洪 龚朝铨                               

成果来源:2006年度荣县教育局教育科研项目

 

一、成果背景

随着“两高”特别是普通高中不断扩招,大众教育日益临近高中入学人数大幅增加还将持续,许多新增的高中生带着各种各样的学习困难进入高中,由于通过“扩充优质资源”实现了普通高中的扩招,客观上使得非重点中学几乎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学困生学校”,特别是高中数学“学困生”己成大面积现象;

该课题能针对学校实际现状,即99%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外出务工。学校流动性差,基础差;特别是班额偏大以及学困生偏多,教师工作量极其繁重,对学困生的心理关注、思想教育不够,对学困生的辅导因时间,人力等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等现状,提出《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对于探索培养高中数学实践能力、有效提高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高中学数学素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成果内容

(一)对搜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1)通过分析发现:学困生中近85%以上属父母农民,20%属单亲家庭,

(2)学习不主动。主动学生仅为10.5%;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目的不明确,有17.8%的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导致学习成绩差。

(2)自制力差。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调查发现有13.4%上课听不懂会看其它书,25.4%上课会讲与学习无关内容或睡觉。

(3)不能正确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不能正确处理同学纠纷。调查发现有43.5%的学生认为,解决同学间矛盾的最好途径是自己解决(如打架等)。

(4)辨别能力差,受消极因素干扰大。调查发现认为对自己学习影响最大的不是家长或老师,而是同学或朋友,这类学生比例为63.4%,因而课堂上思维不能很好集中到学习上。

(5)整理、分析、归纳、得出学困主要原因:

产生原因

所占比例

生理缺陷(如知觉识别能力)

3%

心理偏差(如自卑、孤僻悲观)

5%

习惯差(如怕苦、贪玩)

7%

德育素质差(如上课捣乱、不学习)

8%

学习能力差(学生认知、理解速度慢)

8%

学习基础差

15%

不良的家庭环境(如父母离异)

3%

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如同学的不良行为)

2%

作业量太大

12%

教师辅导跟不上

13%

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

14%

教师行为挫伤学生自尊心

10%

(二)探究总结对“学困生”转化的措施

1、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2、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

3、兴趣是勤奋的动力。

4、给学困生足够的尊重。

5、保持客观态度,正确对待学困生。

6、取得家长的有力配合。

(三)撰写论文,形成科研成果,广泛交流

课题根据学校实际,从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的研究,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培养的研究,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方面的研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等研究内容,采用“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针对学困生的现实进行研究与转化,探索出一条适合正紫中学生源现状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思路。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本课题着眼于非制度侧面的因素——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等等的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来研究这一课题;本课题着眼于尊重生命,关爱个体为根本立足点与出发点,以教育者特有的良心与责任,对受教育者进行深切的人文关怀;本课题着眼于“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成为当下教育追求的境界,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真正的让全体学生发展。

四、成果效果

通过对课题研究,对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以及转化策略的科研成果分析,概括出十二种常见原因,归纳出切实有效六种常用的转化策略;参研人员总结并撰写许多科研论文,并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更新了参研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坚持教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培训出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了全体正紫中学学生的个人素质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学校、社会和家长形成合力,为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而努力;以学科教学为突破口,牵动所有学科的教学改革,教师人人有研究、转化科研目标,为创建科研型学校奠定了基础。

五、问题与思考

1、本课题着眼于非制度侧面的因素——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等等的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来研究这一课题;但相关因素太多,只能针对本校学生实际入手。

2、本课题着眼于尊重生命,关爱个体为根本立足点与出发点,以教育者特有的良心与责任,对受教育者进行深切的人文关怀;对个体研究更多,而共性偏少。

3、因非制度侧面的因素研究和个体性研究强,只能从研究方法和策略上推广更多,各校在应用时必须结合各自实际加以运用

 

撰稿人:徐金美

审核人:刘  军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