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自贡市第五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贡井区成佳小学校
完 成 人:朱绍清 杨 莉 邓晓英 王晓芸 范 丽
成果来源:2007年自贡市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一)研究背景
运用语言文字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理解别人,有效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中外调查研究也表明:在人们日常的语言应用过程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是占9%,听说加在一起占75%,可见听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不再单提听话、说话,而是综合起来提“口语交际”,这也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作为农村学校,我校学生口语交际的语言环境更是不容乐观。根据对我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的调查,我校1211名学生中,除30%左右来自于成佳镇街道外,其余都来自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现状不容乐观: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较差;存在一定的个性心理障碍;口语交际的规范性较差等等。为培养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探索,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迫切问题。
(二)该成果主要解决了以下教育教学问题:
1.来自教师方面的问题
(1)改变了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不重视的观念,端正了教师的态度,让口语交际训练不再是一句空话。
(2)帮助教师建立了系统化培训口语交际的途径,让教师的指导多样性,评价方式更有效。
2.来自学生方面的问题
(1)规范了孩子的行为和交际语言,让学生能流利地用文明的语言进行交谈,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主动表达、交流、互动。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以及阅读习惯,帮助孩子进行语言积累。
(3)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帮助孩子积累语言材料。
二、成果内容
(一)经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研究出两条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1.学科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有效培养:日常会话、看图说话、问答、讨论、评价、朗读、复述课文、自编故事等。
2.语文综和实践活动中口语交际有效培养:演讲、辩论、表演、访问、读书报告、生活报告、主持节目等。
(二)经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形成了一套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科教学中的口语交际“十个练”
1. 拼音、识字、写字练口语
对于低段的儿童,语文学习的最主要任务是学拼音和识字、写字。因此此环节中我们首先教读音节,再用音节组词或交流识记字形的好办法以及怎样把字写匀称,最后引导用词说句子。这样的练习既完成了知识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2. 指导看图练口语
低年级语文课文配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彩色插图新颖活泼,富有儿童情趣,学生爱看乐学。所以此环节的操练是指导学生根据问题看图,然后连起来说一说,最后再演一演,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更能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3. 深化内容练口语
低年级的许多课文都是融艺术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好文章。因此我们挖掘课文中含义深刻、蕴意丰富的“潜台词”让学生想象说话,或根据课文中一些戛然而止的结尾让学生续编故事说话。
4. 揭示课题练口语
把握阅读教学中“揭示课题”环节,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既提高教学效率,又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谈话引入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5. 品析词句练口语
理解词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训练项目,品析词句又是理解词句的重要方法。在品析词句中我们要求学生:姿势要大方,声音要响亮,说话要完整,句子要通顺,表达要清楚,更重要的是“品”要到位,就必须要求学生“说”要有深度,要“口述心想” 。因此我们在各年级语文教学中大量运用品读,让学生在品读中积累精美词句,增强语感,为提高说话能力打好基础。
6. 结合练习练口语
低年级的作业设计,重在训练学生对词句的巩固、积累与运用。其中造句是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必须理解在先,运用在后,说在前,写在后。
7. 朗读教学练口语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说话,加强朗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能力,以达到训练学生有感情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8. 阅读教学练口语
学生的阅读实践可以在质疑、讨论、评价、复述等环节中进行,这正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良好机会。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解疑的环节,就是通过互相讨论、议论,甚至争论来求取真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复述课文也是加强口语训练的一种形式。
9.作文教学中练口语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边想边说、边听边说、先说后写、说写结合。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探索出“想——说——写”教学模型:
想:对于任何一类作文我们都要求学生寻找具体要求中提供的“线索”来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观点。这一环节采用教师口头提问,学生口头回答的方式,在师生互动中完成。
说:首先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寻找“解决办法”,然后指名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所想,进行口头作文训练,群体评议,教师调控,只要是合理的思维便加以肯定和表扬。这一环节主要是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中完成。
写:这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所说的完成习作。
10.口语交际课练口语
口语交际的基本内涵告诉我们:“口语交际是交际者在特定的环境里,围绕特定的话题,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运用语言手段,面对面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言语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探索出以下口语交际教学模型(简称:五步法):创设情境 →指导示范 →自主交际 →即时评价 → 拓展创新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三创”
1.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活动情景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扩大口语交际训练的场景,增强训练的强度。根据年级的不同,我们开展课前两分钟的“自我介绍”、 “我知晓的新闻”等,利用班队课举行的“赛诗会”、“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课本剧表演赛”、“小记者”等活动。
2.利用多媒体,创设艺术情境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为口语交际教学创设情境。学生通过听广播、看录象等可开展“新闻发布会”、“小小辩论会”、“故事接龙”等活动。
3.语言描绘内容,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愿说。如“奶奶生病了,你打电话该如何问候?”“父母不在家,听到敲门声,你该如何面对?”“考试取得了不同的成绩,你该如何向家长汇报?”“妈妈上街时,钱包丢了,你能向捡钱包的人要回钱包吗?如果钱包找不到,该如何安慰妈妈呢?” ……这些生活情景的创设,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大大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增强了对事物的判断力,促进了与他人进行语言沟通能力的提高。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该课题探索出了在学科教学和语文综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十练三创,全面、科学、易操作,弥补了农村小学口语交际培养的空白,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和方法。
四、成果效果
(一)成果实效
1.课题实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提高,交际时,态度大方,能认真倾听,声音响亮,敢于说,有话说,会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更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尤其是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显著提高。
2.课题实验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无论是在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上,还是在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实践能力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已经涌现,成为学校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实验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明显高于同年级同类学科。
3.实验教师三年来的经验交流、教学反思也是我们宝贵的财富,现已整理成一本论文集。
(二)推广范围:通过公开课、示范课、讲座等形式在学校、片区推广,在全区推广两次。
五、问题与思考
经过近四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1.一些学生想说敢说,但由于阅读量小,语文积累不够,表达欠缺,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是我们应该继续探索的。
2.学生还存在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经过实验后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基本具有文明和谐交际的能力,可一走出校园,还是脏话连篇,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提高。那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巩固学生的这些已有素养,克服学生易变的特点也是我们应该继续探索的。
撰稿人:邓晓英
审核人:邓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