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第五届(2012年) >> 浏览文章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的研究
时间:2024年09月30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的

(自贡市第五届教研成果贰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第三十四中学校

完  成 人:侯祖彬 李孝全 李道华 罗原州 冯志敏

成果来源:2006年自贡市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一)初中数学教育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二)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现状的需要

据有关资料显示学数学难的原因是:一是在知识型教学中,单纯注重传授知识,忽视了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二是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他们没有看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学习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缺乏联系,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当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书本上抽象就不再抽象,他们将积极投入数学的学习,这些目标就有望实现。

(四)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形成一些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构建一种与生活相融的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实施农村中学素质教育探索一条新路。

二、成果内容

 (一)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三年多的研究,我们探索出了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五化、五激发”的教学策略,可在同类学校推广应用。

1、数学课堂情景化,激发学生喜欢数学。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是几种常见做法:

(1)运用实例创设情境。

(2)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

(3)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2、数学课堂语言化,激发学生理解数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体现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的思想。备课时要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能够解决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从中不断积累活动的经验。

 3、数学课堂生活化,激发学生感悟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4、数学课堂活动化,激发学生体验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

5、数学课堂作业化,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生活中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学生学习的活的教科书,也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一)选题针对性强、有较强的研究价值。课题组针对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对数学兴趣不浓这一问题,提出《农村中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课题针对性强,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二)课题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资料详实,过程真实。课题组确定了数学课堂生活化为研究目标,确定了从数学语言、数学问题、数学请景、数学作业四个方面如何生活化为研究内容。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课例集、论文集、教案集、反思集等课题研究资料。

四、成果效果

四个一:即“一促进”、“一提高”、“一氛围”、“一特色”。

(一)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1.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在研究中,通过合作备课、集体备课、上研究课,督促教师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注重课堂的组织艺术和教学效果,教学后经常性地进行反思,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数学组教师坚持教科研是学校第一生产力,从教育教学中选择课题,从教育教学中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努力做到了 “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却研究,课堂即实验室。”人人都能写反思等教学论文,全面提高了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2.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期间教师撰写反思录《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反思》等12篇;撰写教学论文《数学课堂语言艺术》等39篇;撰写中心发言稿《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等34篇;撰写优秀教案《三视图》等38篇。

(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提高。我们发现本来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之后对数学有了重新的认识,对数学学习渐渐的感兴趣了,恢复了学习的自信心。

2.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在一些实际问题中能够抽象出数学的本质,运用数学的计算、推理等去解决问题。

3.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研究过程,学习积极的参与,使学生由原先的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到现在的主动的去学习数学,去应用数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很不在乎的态度,现在学生愿学乐学数学。

(三)学校营造了生活化教学的浓厚氛围。

1.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 课堂上教师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教师可以把提问分成几个层次,较难的题目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一般的题目让普通学生回答,容易的题目让能力差的学生回答,也可以让他们把别人的回答重复一遍,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提高。

2.确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数学教师,必然也喜欢上数学课,形成教师越喜欢我,我越喜欢这位教师上的课,我越学越起劲的良性循环。

3.课堂氛围要生活化。创设了“敬业奉献、健康身心、快乐工作、自主学习、持续发展”的氛围,形成了“我健康,我快乐,我学习,我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优良教师文化,形成了教师文化建设制度,提升学校文化力。

(四)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

我校 “教研促教改,教研促质量”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农村数学课堂生活化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各学科的教研教改工作,使我校在内涵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五、问题与思考

(一)强化理论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做了许多具体工作,但由于理论水平的局限,对课题的研究成果提炼得还很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炼出更多的,更有理论水平的成果。

(二)深入开展研究。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加强研讨,通过对比分析,集思广益,全面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打造校本教材。进一步梳理,形成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校本教材。

 

撰稿人:侯祖彬

审核人:谢仕建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