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的研究
(自贡市第五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汇兴小学校
完 成 人:黄瑛 朱光俐 吴波 何俊梅 宋振琼
成果来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一、成果背景
(一)为什么研究
为加大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我们对数学课堂进行调研,对全校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综合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教师方面:教育教学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学生方面: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态度,课外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等方面亟待提高。
(二)主要解决的问题
1.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建构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教学基本模式的问题。
2.解决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数学的途径的问题。
3.解决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问题。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并与现行教材资源进行整合,使数学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学生有了一定的数学眼光和数学思维
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提高了学生数学素养。
(二)操作成果
1.初步构建了体验生活中数学的“三段式”教学基本模式
研究过程中,初步构建了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教学基本模式。
教学程序 | 主要作用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引入揭题部分 | 提供或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体验,激发兴趣 | 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 进入情境,产生兴趣、需要 |
参与探究部分 | 通过思考,互动探究、动手操作发现 | 组织参与、指导、 调控 |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
实践应用部分 | 实践应用,合理建构,内化为能力 | 设计练习,评价反馈 | 互帮互助,研究策略,独立运用 |
2.形成了体验生活中数学的“五途径”
(1)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体验数学
根据教学内容、现实生活或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模拟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数学活动环境中,感受、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
把新知识转化成“玩耍”活动,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在“做”中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体验探索的乐趣。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交流,分享、汇报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主动建构知识。
(4)让学生在联系实际中体验数学。
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三)物化成果
形成了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学生阶段性评价记录
1.学生成长足迹
第X单元 xxxxxxx(填写时间 xxx年xx月xx日)
我学会了:
最有趣的数学问题:
我发现了:
2.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期中、期末阶段性星级评价表
和上期相比,我最大的进步是:

备注:好--涂5颗星,较好--涂4颗星,一般--涂3颗星,较差--涂1至2颗星。
3. 研究资料
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成果报告各1份,课题组教师学习笔记38本,听课记录38本,课题研讨课记录5本,继续教育资料袋21袋,教研成果1盒,教学成果(学校、教师获奖)3盒。
三、成果的创新点
(一)让生活数学化,让数学生活化
1. 挖掘素材,让生活数学化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资源,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形,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其体验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乐趣。
2. 注重实践,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二)该课题在市内首创
本市我校率先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历经三年的实践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已顺利结题,课题所形成的成果及社会效益得到了市教科所各位专家、同行的认可,并获得市第五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成果效果
(一)成果实效
1.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喜欢数学的、觉得数学知识有用的、能在数学方面获得成功体验的学生人数都有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主动性等方面均得到逐步转变。
(2)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流、制作数学手抄报、撰写数学日记、填写学生成长足迹、期中、期末阶段性星级评价表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在学习自信心、动手操作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3)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得以丰富
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在“我学数学,我变聪明;我用数学,我很快乐”这种学习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
(4)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方式达到多样化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主评和家长助评等形式,以获得“五星”数为依据,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5)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得以提升
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学生参加高新区毕业统一考试,数学平均成绩均名列前茅。
2.通过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氛围日益浓厚
(1) 教师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
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兴趣的事物或在特定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学生去经历数学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整个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科研意识得到了增强
课题研究有效地营造了科研氛围,教师自觉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结合教学实际,及时做好课内、外反思等,使自身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3)学校的教育科研氛围日益浓厚
学校以本课题为契机,引领教师走上研究之路。做到了人人参与课题,人人在教学科研中进步,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促进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的建立
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氛围的改变,有效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评价方式的改变,使家长有效地参与到对自己孩子的管理中,共同关注学生成长。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愉快、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
(二)推广范围
1.区上的推广
课题组成员在区积极展示课题研究的“三段式”教学基本模式,多次在区上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展示了课题的成果,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市上推广
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校、区层层选拔,代表区参加市教科所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积极展示课题成果-----“三段式”教学模式,起到了一定的研讨、推广作用,在市内有了一定的影响。
3.市外推广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论文或教学设计参加省、市各级各类比赛,成果显著。学校定期举行了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们对我校的“体验生活中数学”的课堂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与赞扬。在较大范围内产生了影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问题与思考
三年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有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1.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控制好教学时间,处理好“收”和“放”的问题。
2.在注重学生体验的时候,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防止两极分化的问题。
3.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缺少标准、规范的学具问题。
4.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的问题。
撰稿人:黄瑛
审核人:范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