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自贡市第四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荣县旭阳镇西街小学校
完 成 人:郝小宾 曾学红 陈英 曾理 曹伟玲
成果来源:2006年度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实验子课题科研项目
一、成果背景
国际象棋作为一项收效大、影响持久的开启智慧的得力工具,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为增强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终身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国际象棋为运行载体,抓好特色教育,是一个切实有效的突破口。开展国际象棋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进取精神、拼搏精神、公平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该研究还可与同心小学共享科研资源,促进城乡共同体的发展 。荣县同心小学与我校同属于全县独有的“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实验基地”,也是县教育局指定的“城乡统筹共同体发展”学校,可与我校其他学科的优秀教师互相探讨,取长补短,两校互派教师兼课,共同探索,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共同提高。
二、成果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为国际象棋教学操作性研究,以大赛带动教学,逐步提升学生棋类实战技能技巧水平;国际象棋教学的规律性研究,探索研究“以棋育人”“以棋益智”方法;国际象棋教学普及教学研究,探索推动城乡教育共同体发展的策略。
棋类教学是在不影响主干学科教学的基础上,丰富中小学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多方面多角度地综合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课题。同时也为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及时发现潜在人才,及时培养后备人才,创造了更有利的机会,储备了更雄厚的资源。棋类教学渗透到中小学文体教学活动中,使教学活动增添了更有效的娱乐性,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亲近感,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从更多的层次和途径实现针对性教学和多样性教学的统一。我校开展的棋类教学有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国际象棋在学校的普及教学,通过地方课和体育课的教学实践,探索其教学的规律、经验和教学方法、从而总结出符合小学学校教育现状的棋类活动教学理论。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一)建立了以校为本的国际象棋普及教学体系。
1.立足本校,依靠本校教师任教、长足发展。
实验一开始,我校就组织教师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各项培训,聘请专家到校集中培训、书面培训、单独指导,同时通过网上棋局对弈、教师间比赛、学生大赛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棋艺和教学水平,培养了国家级教练员4名、国家级一级裁判员4名、二级裁判员80名;学校聘请本校教师作为棋类兼职教练,保障了教学长期持续性正常开展,实验的深入研究。
2. 以学生为本、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对学生培养途径的主渠道是①课堂教学:将棋类课列入课表,并进行课堂常规考核。②课外训练:包括校外寻找专业教练、家长训练、棋友交流等训练方式。③承办校、县、市、省各级大赛:两校共承办县级大赛7次,市级大赛3次;并将准备筹办省级棋类大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锻炼机会,从而达到“以棋育人”、“以棋益智”的目的。
(二)形成“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国际象棋普及教学模式。
我校与已授牌多年的国际象棋传统基地校荣县同心小学结成“城乡共同体教育发展学校”,他们已有较为专业的国家级教练员、裁判员和多年的实践经验,两校教师互派兼课,双边互补共赢、教学资源共享、学科课程共同进行、教育教学共同提高。该模式已经作为“优秀教育发展共同体学校”,获市县领导和社会高度评价。
四、成果效果
(一)将棋类教学和学科教学整合,取得了棋类教学和学科教学的双丰收。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开始转变,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将学科教学与棋类教学法融合,互为借鉴,互为拓展,如情景创设法教学,游戏体验式教学,合作交流式教学,问题解决的开放性、实践性、挑战性等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提高,在提高中成长。如郝小宾校长的论文《和谐推进普及提高国际象棋教学》获2007年全国棋类教学论文一等奖,曹伟玲与蒋宗福老师的《国际象棋的普及与实践探索》和唐克友的论文《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国际象棋活动》于2006年8月在全国棋类培训会上交流,钟自修的《加强国际象棋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陈英的《国际象棋教学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分别获县、市一等奖。
(二)教师的素质教育观念进一步深化、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
许多教师深刻体会到:国际象棋活动的开展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得力工具,能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和心理素质发展,能促进棋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发展。在课题研究中,实验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理论学习、课题研讨、教学实践、大赛实战演练,在不断地学习、实践、探索中,课题组老师逐步掌握了国际象棋实战技术,而且探索出一定的棋类教学的方法,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不断增强,教学艺术也有了很大提高。
(三)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一定提高,非智力因素逐步得到发展。
列宁说:“棋类是智慧的体操。”棋类活动中棋法多变,有效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棋风要正,有效促进了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学生参与棋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个性也有了广阔发展的空间,非智力因素得到逐步发展。如逐步养成敢于面对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敢于在公平的竞争中胜出;明白“棋有棋规”懂得“观棋不语”“落子无悔”,规章制度必须人人遵守;不能因为赢棋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输棋而灰心丧气 ,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四)学生参赛获奖成果颇丰。
自2004年以来,我校有300人次在各级大赛中获奖,50个第一名,省级团体冠军5个,个人冠军1人,季军2人,已上中学的徐媛同学获得省“地方棋协大师”称号。2005--2008年市少儿三棋赛,国际象棋各有16项团体第一,18项第二名,15个第3名。个人单项冠军共有30个。近三年荣县“迎春杯”中小学生三棋赛单项、团体第一名若干,前三名获奖人次70%以上为我校学生,团体冠军名次我校80%以上。
五、问题与思考
我校国际象棋教学普及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基本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并初见成效。现已拥有大批业务能力强、技术日益成熟的棋类教师,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当然,由于人力、财力、物力及有关协调工作的影响,教师和优秀棋手的进一步发展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还将深入持续实践探索,从而让国际象棋这一个古老的中华艺术焕发青春,使素质教育开出美丽的奇葩!
撰稿人:陈英
审核人: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