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第四届(2010年) >> 浏览文章

农村中学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策略研究
时间:2024年09月30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农村中学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策略研究

(自贡市第四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四川省富顺县城关中学

完 成 人:陈宏为 黄承联 肖淑英 刘正荣 朱  侯

成果来源:自贡市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现行的初中和高中化学教材编排体系上存在一些落差, 高初中化学教学相对独立,导致了师生都有不适应的现象。我校是一所起点较低的农村中学,学生学习的自制力和自觉性不高,学生动手实验及主动探究学习也相对较差。多年的困惑促使我们努力探索出一种针对教师教法、学生学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策略,解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些“瓶颈”问题。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从知识体系角度建立了“衔接”资源库

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排查高初中教材内容知识“盲区”,确定各阶段教学层面要求,建立较为系统化的各章节高初中化学知识衔接的资源库,包括高初中化学双基知识上的“衔接”、元素及其化合物方面的“衔接”、在化学计算能力上的“衔接”、以及化学实验技能方面的“衔接”。

(二)抓好不同年级段“教法”与“学法”上的“衔接”

高初中教学“衔接”的关键在于对各年级段、分化学内容不同板块进行系统化“衔接”,通过“积小改为大改,以小题换大题。化大题为小题,破小题通大题”。最终实现分散重点、各个突破,再连点成线,形成完整的“衔接”体系。

1.对初三年级学生创设适当情景,培养创新能力。教学中要设计相应化学情景,融入生产、生活实际、人文社会等因素,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生信心。以初中教学内容作为拓展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注重于探究性思维的培养,弱化知识构架的完整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过好高初中“衔接”的第一关。

2.对高一年级以激发学习动机和“授人以渔”作为“衔接”起点,采取低重心教学,稳步前进的衔接教学策略。教学中尽量从初中已学知识入手进行新课的导入,适时回顾、加强联系、及时整合,让学生自然过渡,以减小学生认知的心理跨度,克服化学学习障碍。

3.高二、高三年级“衔接”以注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中注重提供知识的背景和相关问题,通过教师启发,学生讨论,从多个角度学习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构建一种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三)实施包括教学原则、手段、程序和教学评价在内的“衔接”教学策略

1.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农村中学的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探索出下列“衔接”教学课堂实施方式。

2.“衔接”教学的关键环节是通过适当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能水平等,考虑教法,确定切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小结来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反馈、相互启发的基础上自主整合新旧知识,使知识体系化、网络化。

三、成果的创新点及价值

课题研究总结的衔接策略突出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最为成功之处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点”开始,通过“情境、问题探究”,由知识点面再“整合、发展”形成一个知识层“面”,进一步结合知识的应用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知识“网”,这是一个明显的教育改革。

四、成果产生的效益

1.学生的化学成绩大幅度提高,学生课外活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2.根本上更新师生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提高教学能力。

五、问题与思考

(一)要搞好高初中化学“衔接”教学,向学生讲清初高中化学内容的区别,指导学习方法的差异尤为重要。

(二)教师在开展“衔接”教学时要有的放矢,找准最佳“衔接”结合点,要尽量寻找与学生实际基础联系较大的、在学生最近智力发展区范围内的结合点,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来实现“衔接”。

 

撰稿人:陈宏为

审核人:张  松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