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开展航模活动培养农村中学生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的研究
(自贡市第四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第十四中学校
完 成 人:钟建鲲 陈亮 罗泠轩 金海庆 龚海峰
成果来源:市级普教科研课题
一、成果背景
(一)课题开展的背景
我校开展航模活动研究的优势有二:
1. 传统的优势
学校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开始就开展了航模活动,30多年一直不间断,在本市一直有很大的影响,在本市的重大活动不管是政治活动还是商业活动乃至军分区的活动中均多次指派参加。是该市的传统项目。黄远金老师,他是四川省中学航模高级教师,航模比赛国家一级裁判。从事中小学航模活动教育三十多年,培训的学生参加国家、省、市航模比赛和科技展览获奖达一百多人次以上(其中王伟同学于1990年参加在匈牙利举办的世界航空模型锦标赛获自由飞世界冠军)。
2. 学生们参加踊跃
我校的学生在全市处于三流水平,能够升入大学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升学无望,因此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氛围不浓,贪玩的学生教多。学校的航模活动因为其所具有的吸引力,一直都有很多学生的参加,而且,有许多学生就是在航模组的活动中增强了兴趣,后来高考的填报了相应的专业。
(二)课题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试图以航模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也是贯彻落实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中关于培养学生科学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意识和品质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科学素养的要求。
二、成果内容。
在市级课题的基础上,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得出了“三步循环法”的实践方法。

三步:即航模活动的开展分三步进行,初级、中级、高级模型的制作。根据学生接受知识、学习技能的特点,课题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循序渐进。
循环:即在模型制作的三步中,学生对科学兴趣、方法的“感知、探索、提升”的不断循环升华。
1.感知。这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探索。这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3.提升。本阶段重点探讨怎样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形成科学的意识和品质,提高科学素养。使科学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促进学习。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本课题是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创新,来提升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转化为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成果效果。
1.增强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形成和个性品质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教师科学素养的提高。
3.航模科技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理念。
4.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本课题目前在自贡城区中小学推广应用。
五、问题与思考。
我校开展航模课题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课题活动的资金主要是学校拨付,一小部分收取学生材料费筹集,但资金有限,制约了课题的发展;二是我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经济并不富裕,要想深入研究课题不太实际;三是课题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具有一定危险,我校校园面积狭小,不能够进行大规模活动。在课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对教师、学生以及周围的建筑物等都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鉴于我校的航模活动在以上几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课题活动开展有一定难度。
所以,今后需要深化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重点研究课题的核心,明确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航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本课题一定要通过动手、动脑制作模型来进行研究。二是重点研究具体通过什么措施、方法和途径才能达到这个目的。第三是研究如何因地、因时制宜开展活动,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资金等其他条件来正常开展活动。
撰稿人:钟建鲲
审核人: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