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自贡市第四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第二十二中学校
完 成 人:林宏 徐强 徐江涛 楚福芳 赵义珊
成果来源:2004年自贡市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一)研究的原因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普通高完中,学校自身条件有限,图书室藏书不多、不全,开放时间短,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其自身条件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少的情况,整体阅读范围狭窄,阅读习惯差,对阅读的认识不到位。他们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意识水平上,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鉴赏能力、表达能力欠缺。语文成绩成为制约学生升学的瓶颈。
(二)拟解决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一种适合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自觉自主的阅读意识,以便培养学生继续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转变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关键。
2.改变了农村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要注意扩展学生知识面。
3.促进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4.极大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二)操作成果
1.根据问卷调查了解的情况,同时针对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以奇激趣”、“以文续趣”、“以好扩趣”、“活动促趣”等四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探索出了一条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七个环节。
针对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了“口语训练”、“感知性阅读”、“领悟性阅读”、“探索研究性阅读”、“审美愉悦性阅读”、“借鉴迁移性阅读”、“致用提高性阅读”等七个教学环节。这七个教学环节,逐渐深入,层次逐渐提高,努力挖掘学生语文学习的潜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说话训练,也叫口语训练,在课前利用3-5分钟时间让1-2名同学上台演讲,其目的是训练学生在人前说话的胆量,说普通话的能力,思维能力等。
(2)感知性阅读,这是一种无需认字解词析句的粗枝大叶的阅读。我们在教学每篇新课文时,组织学生或听朗读带,或用浏览、扫读、跳读等阅读方法,听完或以最快的速度读完课文或课外读物,整体感知课文或文章大致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写法、语言特点、作者写作意图等。这是学生今后生存发展的必备素质。
(3)领悟性阅读,这是一种逐字逐句、逐层逐段、由段到篇具体详细地阅读课文或文章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完成认字、释词、理解句子、理解句子、分析段落、总结全篇或概括中心、感受、领悟作者写作目的等任务。
(4)探索研究性阅读,这是对文章中的重点、精彩段落的精读探索研究、包括遣词造句的品评、描摹、分析,对作者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表达最丰富最准确的思想及感情根由等的探究。
(5)审美愉悦性阅读,这是使学生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对作者所叙故事,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使用的艺术语言和运用的精湛艺术技巧进行欣赏品味的一种高层次、高境界的阅读。
(6)借鉴迁移性阅读,借鉴迁移有三个阶段:一是向课外借鉴迁移,即舍弃文章中的糟粕和不足,学习精粹语言和思想艺术精华,向课外迁移阅读,扩大阅读视野;二是向生活借鉴迁移,即将文本、文章向生活延伸,紧密联系,扩大生活阅历,丰富生活经验,提高生活认识和概括能力;三是由知识向能力借鉴迁移,知能转化,即学习知识后就进行能力训练,如做智能训练题,当堂延伸阅读,训练获取信息、提取精要的能力,学习某一写法,当堂进行写作训练等。
(三)物化成果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一种适合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方法,形成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七个环节。
2.《开题报告》《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
3.形成了一系列论文。
三、成果特点和创新点
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注重语言学习者(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针对农村中学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一套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愉快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新型学习模式,变“教本”为“学本”,变“装知识容器”为“学习主义”,变知识传授为创造性能力培养。
四、成果效果
(一)学生的收获
1.口语训练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阅读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4.阅读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师的收获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得到了改进,专业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
2.课题组成员撰写了相关论文十余篇,分获省、市奖若干。
五、问题与思考
(一)阅读兴趣和人生追求其实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的高考制度下,文理分科使部分学生漠视语文、漠视阅读,成为我们研究的难点。
(二)在现有高考体制下,由于语文科目自身的原因,部分教师认为语文是长线学科,学与不学作用不大,不支持学生阅读,特别认为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却每天加大学生的理科作业,无法保证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语文阅读被边缘化。
撰稿人:徐江涛
审核人:林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