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第四届(2010年) >> 浏览文章

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
时间:2024年09月30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

自贡市第四届教研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荣县特殊教育学校

完 成 人:曾建勇、朱正权、姜大超、刘奇敏、李伯华

成果来源:自选项目

 

一、成果背景

荣县特殊教育学校主要以视力、听力和智力障碍三类残疾学生为教育对象。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缺陷,和普校学生相比,她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中面临着较多困难和障碍,在加上学校为了学生安全采取的“封闭式”教育教学管理形式造成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相脱离,尤以听力障碍学生(聋生)为代表,他们的交往合作、耐挫折等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再加上特殊学校开展的职业教育多数是流于形式,她们的职业技能欠缺,书本为主,保护式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严重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影响和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结合多数聋生初中毕业面临就业的实际,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找到培养聋生尤其是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促进聋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为此,我们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课题组认为培养聋生社会适应能力对促进她们融入社会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直接关系,意义重大。

大家一致认为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应着力从耐挫折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职业技能三方面入手加以培养。

2.课题组认为开展社会适应能力研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创新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操作成果

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四途径”。

1.构建以培养聋生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结构体系。

即建立“文化基础课+”的课程体系。增设对话交流课、实践课、职业技能课等有针对性特色课程。

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协同教育的和谐教育路径。

⑴学校教育:形成了以校长、教导主任、少先队、班主任、各科教师、教养员构成的工作系统,组成人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齐抓共管,在教学、管理、服务等诸环节中加强聋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⑵家庭教育:建立学校、家长联系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实验活动,群策群力,有机结合,共谋发展。

⑶社会教育:通过联谊单位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建立校外活动基地和实习基地,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锻炼适应能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为一体。

3.依托系列活动培养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能力

⑴用选择读物、在班级教育管理中渗透、学科教学中渗透;用辅导讲座、家长沙龙、个别谈话对家长进行培训教育;用生活与社会实践等方法培养聋生耐挫折能力。

⑵加强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师生交往,增强交往信心;亲近社会,体验成功,开展“与普通学校优秀学生结对子”活动,请普通学校优秀学生不定期的来学校与聋生交流,同时也让聋生走进普通学校校园体验生活,创设情境,提高交往技能,从而培养聋生交往合作能力。

4.紧跟市场,校企联合增强聋生职业技能

从准备型到支持型职教培养模式紧跟市场需求,加强与企业合作,推行职教设施的社会化,即职教与就业挂钩,学校和工厂挂钩,结合听残学生心静、眼明、手巧的优势,开设一些个性化的职教项目,如缝纫、竹编、工艺品制作、机械加工、珠宝加工、办公自动化等,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毕业后推荐学生到企业就业并加强持续跟踪关怀。形成了帮助聋生理财——教会聋生理财——聋生自己理财”就业指导和就业关怀的方法,努力提高聋生劳动就业能力。

(三)物化成果

1.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期间发表交流的论文。

3.参研教师的优质课、社会实践活动设计和职业教育项目的“校本”教材。

4.初中聋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证书,参与社会实践和职教活动的成果展。

5.初中聋生的作文、对话集,学生成长个案,学生与听人的通信。

三、成果特点

可操作性和借鉴性强,推广价值大。

四、成果效果

(一)学生发展方面

1大部分聋生克服了自卑心理,自信心和耐挫折能力明显增强。

在最近三年参加的自贡市“志坚杯”残疾人运动会上,学校勇夺2届团体冠军1届团体亚军,实验班的学生夺得多项一、二、三名;在市、县级组织的书画比赛中,与正常学生同赛,多次获得比赛一、二等奖;聋生交往能力明显提高,同周边学校开展“手拉手”、文艺联欢和笔谈活动,能与同龄的健听伙伴正常交流,语言表达顺畅。

2.学生们的劳动就业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接纳聋生程度明显提高。

毕业生吃苦耐劳、工作踏实认真,受到企业欢迎,企业都主动到学校要毕业生。

3.升学成绩喜人。

九年级毕业班7名聋生在07年6月参加成都市(全省性)特殊教育学校高中段招生考试, 6人被录取,其中,第2、3、5、7、9名为该校的学生;03年首届毕业生到成都继续学习的9名学生,有8名学生如愿升入了大学,其中王章杰、黄书利、李东杰考入了特殊教育的“清华”---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

(二)教师成长方面

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教学方法有所提高,专业成长迅速。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共发表各种论文(文章)17篇,其中,一些论文获省、市级奖。参研教师参加特殊教育方面的技能、教学竞赛,获省二等奖一人,市一等奖3人,市二等奖2人。

(三)学校的发展方面

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学校经费进一步保障,这对推动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被推介到川内多所特校,供其借鉴应用,反响效果好。

五、问题思考

(一)新建的课程结构无科学、合理的结构比例安排。

(二)培养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措施与方法缺乏系统性。

(三)该课题的实践性很强,但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在学生的深入社会实践方面做得还不够。

最后,“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是开放的动态系统,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根据学生和社会生活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完善。

 

撰稿人:曾建勇

审核人:刘  军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