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第四届(2010年) >> 浏览文章

小学低段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双基融入研究
时间:2024年09月30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小学低段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双基融入研究

自贡市第四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自流井区塘坎上小学校

完 成  人:李绿化  李  宏  廖世平  游  泳   郑晓芸  项之明 

成果来源:自贡市教育科研项目

 

一、成果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新课程教学实施以来,有的音乐教师认为,新课程的音乐教学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应淡化音乐知识教学,特别是低段可不进行“双基”教学。因而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花样翻新的教学活动设计上。尽管课堂热闹、学生快乐,但上完一节课以后,看不出教学的重点。有的歌曲教学没完成,就忙于去搞表演,其结果是学生高兴一节课后毫无所获。

新课标在提出音乐教学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也制定了学段目标和学生应该掌握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学段内容标准。这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音乐素质和能力,所以音乐双基教学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

(二)课题的产生

课题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音乐双基融入到的教学活动中,使抽象、枯躁的知识内容和技能训练趣味化、艺术化、多样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音乐、享受表现音乐和创编音乐成功的快乐。

那么,融入途径和方法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值得研究。课题组经过反复研讨,拟定了《小学低段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双基融入》教改研究的课题。大家一致认为,课题具有创新低段音乐教育,促进低段音乐教学质量提高的双重功能,其理论依据如下。

1.根据音乐课程标准。

2.根据音乐的基本知识。

3.根据国际、国内的研究情况。

二、成果内容

通过研究终结学生的双基测试,实验班学生明显优于对比班,取得了较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融入途径、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其主要途径和方法为:

(一)理论成果

1.发挥寓教与引的教学激趣功能,引入音乐知识教学的特点

教师在运用寓教于引的教学功能时,注意把教材乐知趣味化、游戏化。将音阶中七个唱名和音乐旋律常用的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节奏,重音记号、换气记号、顿音记号自然地渗透在形象、生动、变化多样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难学”为“易学”、“爱学”,并以较为快捷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掌握唱名的音高与常见的节奏。

2.创设参与、体验式的音乐课堂 ,体验、感受音乐知识

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以后,如果不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感受、理解音乐知识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就会因学生理解肤浅,印象不深而逐渐淡忘。因而,创设参与体验式的音乐课堂,引领学生体验、感受、理解音乐知识,巩固音乐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3.运用民族乐器、打击乐器的声响节奏 ,学习音乐知识、学以致用

音乐中的声响、节奏大多取源于人们生活、劳动中的音乐素材,人们对这些感受是最直接、最直观的。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挖掘学生身边和民间生活,音乐中的声响素材,辅助节奏知识和技能训练教学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共鸣。教学中,教师注意在学生认读节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自制和身边所能利用的学习用具进行节奏实践学习,学生在形式多样、轻松活泼的学习活动中巩固、运用所学的节奏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与学以致用的能力。

4.创新学生学习方式,培养、训练音乐技能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同样需要创新。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地学习方法,消除学习心理障碍,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是创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目的和手段,特别是在学生感到困难和难以理解掌握的学习内容方面,改变传统、固有的学习方式,灵活地设计能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易于学生掌握,有利于解决学习困惑、难点的学习活动与方法,往往能收到出乎预料的效果。

5.倡导寓教与放的教学形式 ,探究、寻访音乐知识的表现作用

参研教师注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寓教与放的教学方式,启发鼓励学生去发现音乐中的问题、难点,放手让学生去探究音乐知识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及艺术魅力,这样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师生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和难点,启发了学生音乐想象思维,帮助学生扫清了学习上的障碍,并放手让学生去进行音乐创编,探寻教学内容的相关学习资源,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生方面

1.小学低段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双基融入正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去感受,在师生互动的氛围中去探究,在想象、感受探究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在充满丰富联想中去创作。

2.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实验班课题终结问卷调查及音乐综合能力测试情况显示出,学生在掌握、运用节奏的能力,视唱听音、合唱能力、音乐创编能力、音乐鉴赏、音乐演奏能力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和发展,达到了音乐《课标》与课题目标对该年级的要求,特别是学生掌握处理节奏难点的能力与视唱、合唱能力、音乐创编能力都超过了《课标》要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课题注重双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艺术性和可接受性,把抽象、枯燥的乐理知识与技能训练自然融入到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并运用音乐知识,提高音乐表现技能,享受探究,创编音乐成功的快乐。

4.课题研究还注意把课内与课外普及与提高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音乐课外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才能的空间和舞台,学校实验班参加自贡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合唱比赛荣获一等奖,参加自贡市“颂歌献祖国”歌咏比赛又获一等奖。

(三)教师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指导组,主研教师二年的辛勤工作,圆满地完成了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任务,达到了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2.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的提高,主研教师郑晓芸,游泳在2005—2006年先后四次分别为自贡市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会和四川理工学院音乐系学生上了“音乐教改实验汇报展示课”与示范课,受到广泛好评。为我市音乐新课程教改起到了“敢为人先”的带头作用。

3.课题研究加深了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和《课标》的理解认识。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转变、创新,将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教研中以全新的理念去抓好自己的各项工作,可谓受益匪浅。

4.课题研究的过程是经验的积累总结与反思的过程,也是不断加深教育科研理论认识的过程。主研教师郑晓芸的论文《在活动中畅游音乐世界》、《“巧”学“妙”用》分别获得自贡市第五届音乐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和自贡市第二届课改成果“三等奖”。主研教师李绿化的论文获得全国三等奖。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1.通过课题研究与相关的教学实践,探索小学低段“双基”融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达到音乐《课标》对该年级的要求。

2.通过音乐“双基”融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初步提高学生视唱、合唱、演奏等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编能力及 音乐鉴赏能力。

四、成果效果

《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双基融入》探究、实践音乐“双基”融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仅优化了音乐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还促进了音乐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素质的双提高,其研究的实践效果主要体现为:

1.为小学阶段开展创新音乐教育提供了直接指导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2.推陈出新,促进了传统音乐教学观念转变,更新了低段音乐教学模式。

3.音乐“双基”融入的趣味性、艺术性、多样性和可接受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音乐教学理论基础,具有继续研究,实践价值。

五、问题与思考

1.课题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推广价值,但是也存在推广难的问题。

2.课题组在思考课题研究的持续性。

 

撰稿人:项之明

审核人:李绿化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