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信心教育实践研究
(四川省政府第四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自贡市第四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承研单位:自贡市富顺第三中学校
主研人员:程 松 李代洪 官忠华 李昌建 陈银宗
课题来源: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
一、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劳务输出大县的农村高完中,就读学生96%来自农村家庭, 33%来自特困家庭,71%属留守学生, 95%的学生来自全县初中毕业生的4000名(我县每年的初中毕业生约8600人)以后。
问卷调查发现,我校86%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一是家境贫寒,生活压力大。二是升学无望,学习压力大。他们苦闷、自责、自卑:或自我封闭,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或自暴自弃,懒散放纵,看不到希望和出路;有的甚至认为命运不好,社会不公,怨天尤人。如何改变学生自卑的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
本课题试图通过环境氛围的创设,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运用暗示、引导、赏识的教育方法,改变农村学生自卑的心理,帮助他们树立生活、学习自信,乐观坦然地面对现实,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了具有地方特色、操作性强、能有效帮助农村中学生树立自信心的“一三五”教育方法,即“一个创设”、 “三大主题”、 “五类活动”。
(一)“一个创设”——创设激励的育人环境
1、营造校园激励氛围
(1)激励性文字
学校在校园醒目处悬挂激励性标语,张挂语录。用门牌给班级和寝室命名,增设园艺作品,打造激励的教室、寝室和校园文化。
(2)激励性宣传
利用黑板报、文化橱窗登载励志的话语和自信成才的名人轶事;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告诉学生做人、处世的哲理;利用校园广播定期播放激励大家奋进的歌曲、征文以及领导、老师、家长的寄语。
2、提出课堂五项要求
(1)信心内容精心设计
(2)表扬鼓励激发兴趣
(3)课堂提问富于启迪
(4)课堂气氛轻松民主
(5)课堂用语温暖得体
3、降低教学检测难度
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实情设计教案和练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课堂效益;检测试题以中等生为标准,适当降低难度,让大多数学生能及格,部分学生能获高分。
4、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学校完善了家校沟通机制。建立了“家校通”移动通讯平台,成立了家长学校,编写了家庭教育校本教材。利用家长会长宣传“只有管不好的家长,没有学不好的子女”的家庭教育理念。要求家长多关心自己的子女,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多发现子女的优点,多表扬,多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和喜欢、希望和寄托。
(二)“三大主题”——自信、挫折、感恩
1、自信
学校定期开展“自信成才”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要求学生在课桌上贴上三样东西:一位自己钦佩的名人,一句激励自己奋进的话语,一个自己能追赶的同学的姓名。时时激励自己奋进。
2、挫折
定期开展相关的讲座和活动,让学生在典型事例中明白如何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组织学生在晚自习前大声吟诵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一段;高唱歌曲《爱拼才会赢》,从中领会“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组织开展学生军训和“远足”活动,磨练学生意志,增强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3、感恩
学校围绕感恩主题,通过讲座、征文、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让我们拥抱亲情,感恩父母”、“ 让我们认真学习,感恩老师”、“ 让我们珍惜友情,感恩同学”、“ 让我们帮助他人,感恩社会”、“ 让我们爱护环境,感恩自然”系列感恩教育。让学生懂亲情,知友情,感恩情,从中获得情感动力,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学校开设有“留守学生之家”,建立了相应的运行机制。启动了“阳光工程”,资助贫困学生,使学生感到校园的温馨,缓解心理压力或抑郁,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三)“五类活动”——跑操宣誓、体验成功、主题班团会、表彰评比、 竞赛活动
1、跑操宣誓活动
学校坚持每天的以“我能行,我努力,我成功”为主题的宣誓及跑操活动。每天上下午和晚自习第一节课前,各班组织宣誓;每天早上6:40,上午第三节课后,下午放学前组织全校学生跑操。学生在庄严的宣誓及跑操活动中找到自我,获得信心,宣泄压力,找到动力,调动潜力。
2、体验成功活动
班主任结合学生实际,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提供给学生合适的“岗位”。如让学生轮流当班团干部的“我为班级出份力”体验活动;“你是最棒的”找优点活动;“这是我的强项”演讲展示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3、主题班团会活动
广泛开展“我能行、我努力,我成功”的主题班团会活动。如“勤能补拙”辩论会;“妈妈,我没让您失望”班级报告会等。让学生在认知、讨论、体验的基础上写题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心得体会。
4、表彰评比活动
定期开展各类表彰评比活动。班主任每两周给学生写一两句中肯的表扬的话,并在班上公布。启动了“十星”评选活动,如学习之星、劳动之星、纪律之星、体育之星、文艺之星、礼仪之星、奉献之星等。不少学生获得奖励或“星”的称号,自信心大大增强。
5、竞赛活动
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如举办春秋两季师生同场运动会,开展师生同台风采大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书画大赛、各类知识竞赛以及科技小制作比赛等。让同学们在竞争中自信,在自信中竞争。
三、课题研究效果
通过近3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学校自然、人文环境面貌一新,文化氛围更浓厚,师生精神更饱满,整个校园充溢着昂扬的激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效益。
(一)学生对生活充满信心,学习更加自信。
1、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基本形成。
2、正视困难与挫折,勇于挑战自我。
3、自主性学习明显增强。
4、学生巩固率大幅度上升。
(二)教师教育理念和行为得以转变,成就感增强。
1、教师教育理念和行为得以转变
课题研究促进了参研教师学生观和教学观的转变。“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的育人理念在教师中普遍形成。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在促进学生自信的过程中,注重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一些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控、自理,提高自信心。生活上关心学生,人格上尊重学生,做事上信任学生,过失上理解学生,努力通过每一个小目标的成功使学生的信心得到增强。
促进了德育方式及班主任工作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如“班级值日报告法”、“班训激励法”、“‘十星’奖励法”等,营造出不同的班级文化,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民主决策。
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如成绩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针对性、实用性,以及辅导作业等形式的灵活性,考试题设计与要求的层次性等等,将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
2、教师的成就感增强
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成就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全面提高了学校师生的自信。
(三)学校信心教育形成特色
我校的信心教育在我市已形成特色,被自贡市教育局主管领导作为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在全市推广。三年来,到我校来参观学习的学校共计21所。《自贡日报》赞誉我校为“自贡市教育的一朵奇葩”;《四川法制报》在《构筑学生精神支柱》一文中高度评价了我校的常规管理;中共中央《求实》杂志“党旗飘飘”专栏中把我校作为常规管理名校撰文报道。学校还被评为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绿色学校、市级常规管理优秀级学校,是市、县命名的综治模范单位。自2005 年来,学校连续五年获高考及教学质量评估市级示范高中类一等奖,是自贡市唯一连续五年获一等奖的学校。
撰稿:李代洪
审稿:程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