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创新研究
(自贡市第三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沿滩区富全学校
完 成 人:汤秀容 秦顺清 林静 代超 肖劲芬
成果来源:沿滩区普教科研课题
一、成果背景
农村孩子见识少,写作文干瘪;教师教学方法老套,提不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让孩子们喜欢上写作。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加强学习,吸纳教育新理念
教师对于作文教学理论进行了学习,结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实际,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端正教育思想。
2.从孩子实际出发,做好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在作文教学时不能按部就班,而是从农村孩子的实际出发,认真设计作文教学,把作文课变得生动有趣。
(二)操作成果
1.初步探索出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课堂教学的一般结构形式,即:

2.探索出了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六化”策略
经过三年的努力,探索出了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课前素材充分化、情境创设具体化、想象放飞丰富化、表现体裁多样化、过程开放个性化、评价激励多样化”的“六化”策略与途径,注重师生之间互动的方式,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六化”策略与途径成果具体化如下:
(1)课前素材充分化:收集创新素材→拓展素材积累的事实空间和幻想空间;
(2)情境创设具体化:营造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热情;
(3)想象放飞丰富化:想象资源共享→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
(4)表现体裁多样化:口语交际、有序表达与倾听→交流合作、激活创新
思维的火花;
(5)过程开放个性化:表达反馈信息、再现资源→张扬个性、自由写作、
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6)评价激励多样化:作文导评、投稿→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
(三)物化成果
1.教师论文集1本。
2.教师作文教学教案集1本。
3.学生作文集1本。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通过实验探索出了有利于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课堂教学结构形式以及基本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出了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课前素材充分化、͢ 情境创设具体化、想象放飞丰富化、表现体裁多样化、过程开放个性化、评价激励多样化”的“六化”策略与途径,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
四、成果效果
(一)实验教师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教师大胆实验、创新实践,彻底摒弃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紧箍咒”,将学生的生活体验灌注于作文之中,不仅作文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显著提升。“改革创新,不断超越”已成为老师们的工作习惯于追求,正是这种“务实求新,敢为人先,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培养和带动了一批骨干教师,并推动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各种新思想、新理念在我镇教育教学中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带动了学校校本教研的启动,促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改革。
(二)学生素质也有显著变化,学生作文水平明显提高
1.经过实践,该实验班基础知识扎实,发展主动,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思维品质良好,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在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率明显高于对比班。特别是该实验班最后一期毕业统考参加中可以看出该班学生无论是平均分、及格率均居全镇第一,在全区所有乡镇排名中平均分以0.17分之差次于沿滩小学,这足以说明了该实验班创新作文教学实验着实有了很大的成效。
2.学生不但习作能力获得了较大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内在潜能也得到了较大发展,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养成了在生活与学习中善于观察、收集信息、乐于联想与想象,乐于写作与表达的良好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欲望。学生的观察想象、口语交际、有序表达、倾听评价、创新思维都有很大提高,有效促进了小学语文质量的提高。
(三)学校推广科研成果,掀起了互相学习的热潮
此成果在全镇推广,语文老师们都争相学习,把这些好的作文教学方法加以融合引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果的辐射引领作用明显,带动了学校教研教改和学校管理工作的整体改革,对推动我校作文教学及周边学校的校本教研意义重大。
五、问题与思考
由于这一课题仅仅实验了三年时间,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教师创新教学意识已形成,教师的业务素养有效提高,探索出了有利于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课堂教学结构形式以及基本的途径和方法。学生的作文创新虽得到了培养,但创新能力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与城镇学生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学生进入初中、高中后还应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如何进一步做好作文的选材构思、创新习作是我们今后还要继续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索、实验与研究的奋斗方向。
撰稿人:秦顺清
审核人:李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