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双轨运行,提高写作能力
(自贡市第三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第十九中学校
完成人:周志高 李云 朱德君 明莉 田燕
成果来源:沿滩区教育局普教科研项目
一、完成背景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造成当前中学语文综合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市学生的写作能力整体不高,尤其是农村学生。当今中学生作文“三乏”,即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感情贫乏。许多学生没有写作材料,不知写些什么,更谈不上“怎么写”,写高水平的文章。因此,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有利于将学生从单一的课堂学习中释放出来,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感受、思索、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师基本功与教学研究能力。
二、成果内容
(一)感悟生活,双轨运行作文教学可概括为“一体一训”
“一体”是“整体发展,练笔育人”。“整体发展”指的是作文的发展横向上,丰富生活,提高认识,发展语言几方面互促互进,纵向上从小篇到大篇;“练笔育人”指作文与做人统一。“一训”是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捕捉生活闪光点、发展点、新鲜点、思考点,进行生活作文训练。
(二)几点经验认识
1.“两种不同内涵”
“自由表达”应该具有两种不同层次的内涵;一是怎样想就怎表达,即放胆表达;二是“想表达就能表达”即自如表达。这两个层次的“自由表达”能力的形成,必须依赖于一个“自由”的习作环境。即:“选材自由、情感自由、表达自由、活动自由。”
2.“三个实施步骤”
实现作文能力“三步走”:即从初一年级放胆表达入手;力争初二年级初步学会整体把握写作过程,逐步形成“想表达就能表达”的自如表达能力;初三年级倡导表达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丰富联想和想象,活用表达方式,逐步达到到有个性、有特色、有创意的表达。
3. 开放时空,搭建舞台。
一是在习作时间上,要从单纯的作文课堂中拓展出去,开放习作训练的机会。二是在习作方式上,要从单纯的“写”的训练中拓展出去,把写作训练与实际的语言文字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写”、“述中写”、“议中练”、“评中写”……。
4. 引导捕捉亮点,积累习作素材
要善于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亮点:一是引导学生会用眼睛“摄像”,多角度地去看,真实记录;二是引导学生会用耳朵“录音”,静听庄稼的拔节,秋虫的呢喃……;三是引导学生学会用双手“复印”,让他们去感受生命的灵动;四是鼓励学生用鼻子去“品味”,闻一闻花的芳香、泥土的清新、雨水的尘微、阳光的味道……;五是引导学生学会用心灵去“感受”,感悟生活中的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
5. 突出个性,活化思维
一是多用发散思维。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路,拓展想象,既想到某种事物发展的不同侧面,甚至反面,又想到这一事物发展的各种各样的过程与不同的结果。二是鼓励求异思维。力求“人无我有,存同求异”。
6.习作指导课和评讲课的一些基本范式
(1)“情感交流式”:创设情境诱真情——追忆生活燃真情——开启心扉诉真情——自由交流品真情。
(2)“对话互动式”:激发兴趣,切入话题
拓展思路,唤起体验 交流互动,指导表达
放胆作文,自由表达
展示赏析,互评自改。
(3)“情境观察式”:情境活动,观察体验
交流互动,口述体验
自由习作,描述体验
展示赏析,品味体验。
(4)“先作后导式”:出示习作题目或范围
自主审题,尝试习作
交流互动,切磋技艺
二次习作,再创表达
对照品味,展示赏析。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此课题针对农村中学生的写作“三乏”,体会不到作文用处与价值,作文内容假、大、空等问题,把生活引进作文,丰富了习作题材,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习作环境,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把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权交给了学生,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的发展。此课题的成果具有现实意义,便于推广。
四、成果效果
(一)试验班学生作文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素质大幅提高
统计表明,“一分两率”分别高出实验前10.9分,33.8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实验班学生的总体情况是:
1.写作兴趣明显提高了,写作态度认真多了,写作量增加。
2.写作习惯和写作方法更好。
3.感知能力提高了,实验学生能设身处地的去体会,能从不同角度去感受这个世界,而不是仅仅作为旁观者。
4.写作综合能力提高了。
5.情感审美能力提高,通过大量读写,以前苦于写作的同学情感细腻多了。
6.作文评议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品质明显增强,有效促进了写作能力快速提高。
(二)实验促进了我校语文教研工作的开展,培养锻炼了全组实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同时促进了其他学科的教改专题实验,促进了全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1.课题促进了语文组教学教研的开展。本组科研的氛围日益浓厚,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和科研意识明显增强了,教研促教学。本校语文综合水平在全区、全市检测中近4年来均居全区前列,成绩显著。
2.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日益提高;每位教师都成为了具有个性的教学能手,朱德君老师成为区学科带头人;其它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共撰写出获区、市二等奖以上的教学研究论文11篇。
(三)实验促进了其他学科的教改专题实验,促进了全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课题实验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现在,学校很重视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及教研工作的过程管理,促进了学校教育评价和行为的改变、进步。
五、问题与思考
1.对中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方式,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本课题的第一轮实验中探索、研究较肤浅,没有深入。
2.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深层次感悟、反映生活的方式、途径的研究范围窄,理论认识较表面。
撰稿人:刘方利
审核人:陈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