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编写及实验初探
(自贡市第三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檀木林小学
完 成 人:何志忠 付难波 刘颖玲 杨国兵 黄英
成果来源:自贡市教育局普教科研立项项目
一、本成果产生的背景
(一)古诗文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
(三)檀木林小学党政领导及全体教师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攻艰克难。
(四)在2007年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这本作为校本教材的《古诗词诵读》与大家见面了。
二、本成果的主要内容:1+1模式
1即一本校本教材 《古诗词诵读》。
本书一共收集76位作者的诗词合计110首。它包括“古代诗人诗选”(70首),“家乡诗人诗选”(40首)。
1即一套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为了更好地实施《古诗词诵读》这本校本教材,我们特制订了实验初步探索方案。
(一)实施目标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吟诵古诗词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承接传统,直面经典,培养学生做一个少年君子。
(二)实施时间
每周星期二、四的早读为全校的古诗词诵读时间,全校1-6年级学生同时铺开,班班开展,人人参与,持之以恒。
(三)诵读内容
校本教材《古诗词诵读》中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与教材古诗内容紧密相关的古诗词。
(四)实施形式
在学校教科室的周密组织下,学生活动以班为单位,以黑板报为阵地,以班主任为指导,采取教师辅导、学生自学的形式。教师活动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年级组为单位,采取自学自背的形式。学校教导处将在适当时间举行师生比赛和普遍抽查。在活动中以师带生,以生促师,师生共同学习、进步。
(五)具体措施
1.扎实开展日常活动
诵读古诗词本身就是一种文字的积累。积累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推行每周一诗,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具体方法是:将教室里板报一角辟为诗词园地,每周抄上一首新的诗词,让学生读、悟、吟、背。
2.开设“古诗词诵读日”
每周二、四早读时间为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美读,中午的红领巾广播时间师生同播,引导学生去美读、背诵、感受。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有滋有味。
3.营造氛围,潜移默化
仅仅教会学生吟诵,并不能算是对他们进行了真正的文字熏陶,只有身处浓浓的古诗词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感染。
首先,形成古诗词学习环境。板报经常刊登古诗词,红领巾广播开辟诗词欣赏栏目,广播播放诗词曲赋或诗词音乐,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班级内组织、开展接龙游戏,由小组、个人或师生轮流背诵一首诗词或一个诗句,学年组织塞诗会或诗词朗诵会,看谁背得多,吟得多。
具体形式为:
(1)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以班级为载体,开展“古诗伴我行”的主题活动。
(2)与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从三年级起,完成“古诗文”作业。
(3)与美术学科相结合。美术教师把握活动精神,适当增添古诗文意境画的指导。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画诗比赛。
4.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推进活动开展
(1)利用周二教师学习时间,每月集中一次对全校教师背诵古诗词情况进行抽查、验收,形式分口试和笔试。
(2)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相结合。每学期完成一项“古诗词”作业。(做成诗画幻灯片)
(3)与语文教研相结合。上好各年级古诗教学研讨课。
(六)活动负责人
学生活动负责人:教导主任
教师活动负责人:教科室主任
(七)常规活动安排
1.每周二、四,全校“古诗词诵读日”,周二下午教师学习时间,教师背诵情况验收。(每月一次)
2.教师“古诗词”作业。(每学期一次)
3.学生“古诗词”作业。(三至六年级每月一次)
4.画诗比赛。(每学期一次,分年级评奖)
5.“古诗伴我行”主题活动。
6.开办班级诗词园地。
7.每学年举行一次诗词朗诵汇报会。
三、 本成果的创新点
(一)内容创新
《古诗词诵读》共收集76位作者的诗词合计110首。它包括“古代诗人诗选”(70首),“家乡诗人诗选”(40首)。古诗70首选取内容健康,古诗中名家名篇,儿童喜闻乐见又琅琅上口;如《明日歌》、《凉州词》、《春夜喜雨》等等。“家乡诗人诗选”则选取家乡自贡名人名作中书写家乡的作品,让读者有亲切感,如:吴玉章,宋育仁,刘光弟,赵熙,李宗吾以及陆游写荣县的作品。极具创新!
(二)活动创新
《古诗词诵读》编写出来不是珍藏,而是阅读。为了最大地发挥本书的作用,课题组开展了大量的读书活动。结合学科不同特点开展活动,有诵读,有表演,有写作。既有固定时间,又有灵活机动时间。而且把各班读书活动情况纳入考核!可见,工作之落地。这又是一个创新!
撰稿人:杨国兵
审核人:彭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