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数学分层导学实验
(自贡市第三届教研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原自贡市釜溪职业中学)
完 成 人:胡格林 吴英 刘世学 张仲林
成果来源:四川省教育委员会普教科研资助资金项目
一、 成果背景
数学教育正由过去以培养“英才”为主的升学教育转向以提高素质为主的大众教育。“为一切人的数学”的口号成为世界数学教育的主流。我们职业中学的数学教育,应当跟上这个改革潮流,让孩子们重新喜欢数学,就不能再搞“一 刀切”的“英才”数学,而应当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学习不同的数学, 从而使孩子们不轻言放弃数学,甚至喜欢数学。
分层次教学的依据和必要性
第一,分层次教学符合我国传统教育中因材施教原则
第二,它符合现行教学大纲的要求,职高数学教学大纲规定了 A 要求和B要求,。
第三,职业高中现行培养日标要求我们必须分层次教学
第四,职高生生源要求我们必须实行分层次教学。
二、 成果内容
我们把职业中学的数学教改定位于分层导学。就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备学生,本身是符合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任何教学效果, 都以它落在什么样的“心理基地”上为转移,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根据学生的个别特点,采取与之适应的教学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教师讲课,就要“量体裁衣”地备学生。
谈谈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一) 认识差异,分类建组
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动机,方法的基础上着手分层,在班级中分为三个层次,A层为基础层,B层为达标层, C层为提高层。
(二) 分层计划,分层备课
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 学生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三) 课堂上分层教学
为了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的环节,又有兼顾 优、差生的“分”的环节,我们着意改革课堂结构,按下面方法安排 教学进程:
师:激疑 创设情境 启发释疑 诊断评价
生:(问题导向) (揭示过程) (知识运用)
明确目标 自学 讲授 练习/交流 反馈
(感性认识) 合 分 合
(理性认识)
在具体操作中,应“分”而不“离”,“合”而不“死”,教师一 方面要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揭示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验是 否达标。 另一方面,把握讲授时提问的策略,让各层次学生都有反馈 信息的均等机会。并注意观察学生的眼神,看他们是懂还是没懂,没懂的就需要补充讲解,讲解例题时,最好准备同一类型三种难度不同的题,由浅及深,由易到难,通过不同类型的题,加深不同层次学生对概念,定理,规则的理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力。
(四) 分层布置作业
作业可分基础作业,选择作业,超额作业。 基础作业要求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做,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 选择作业,学生可各选所需,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视为超额作业, 不做硬性规定,这样防止差生抄作业,望题兴叹,而自己可以完成, 也让优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五) 分层考试
在职高数学中采用分层考试,要求试题结构层次化,可设为必做题,选做题,拔尖题,必做题 要以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为依据面向中差生,拔尖题要达到灵活,综合应用的水平,主要面向优生,选做题的难度界于必做题和拔尖题之 间,供优、中,差三类学生选做,选做题和拔尖题都另独立定分
三、 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动机,方法的基础上着手分层,在班级中分为三个层次,A层为基础层,B层为达标层, C层为提高层。
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同一组中有A,B、 C三层学生,由C层学生任组长,示意如图:
(1)C (2)C (3)C C层
B B B B B B B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层
分层计划,分层备课.教师在班级教学中要渗透分层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造机会,让A、B、C三层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对ABC三层学生应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参与,并在参与教学时,应有不同的要求。对A层学生应以模仿学习为主,教师主要应“扶”,对B层学生重在引导,半“扶”半“放”对C层学生,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重在“放”而课堂上教师侧重只应放在对A、B层学生的指导上,对C层学生则应以提出要求,点拨思路为主。力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由“主演”变为“主导”,学生由课堂的“听众”变为学习的“主体”。
分层布置作业 ,分层考试。
四、 成果效果
我们采取分层导学实验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几届实验班学生在全市职高数学毕业统考中连续取得优异成绩,2005年全市职高统考中,有3个考得100分,甚至有一个班平均成绩达到85分以上,所有学生都顺利毕业,进入高职班学习的学生,高考成绩突出,一些学生在高考中数学考出了一百四十多分的好成绩 ,顺利的考入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升学上线比例大大提高。分层导学实验取得成功。这种数学教学方式由实验班推广到了全校所有班级。
五、 问题与思考
在实验中,我们也感到,我们的操作仍有若干的不足,比如,有少数同学仍然怕学习,仍然拒绝跨入学习的大门,在课堂分层练习中,有少数学生趁机讲话,增加了教师控制纪律的难度,还有一部分学生积习难改,三分钟热度,难以持久。同时分层教学、分层导学,教师的工作量也特别大……这些不足都切盼得到专家们的指点,得到同行们的交流指导,以便我们在今后的教改中进行更深入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