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与创新意识培养研究
(自贡市第二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沿滩区沿滩中学
完 成 人:曾慧林 卢天庆 蒋伯清 钟勇 舒惠英
成果来源:2001年度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课题子课题,2001年沿滩区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作为沿滩区教研室初中数学学科开展的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初中数学教学与创新意识培养研究》主要针对沿滩中学虽是县城中学,但多数是农村学生的实际,要实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要求,农村中学必须走改革和“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必须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相结合出发,打破原有的“告诉+练习”、“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实践”、“机械照搬”的模式与处理方法的束缚。由于升学的压力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等多种因素,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教育创新的发展,如何立足于现行教材的改革与课堂教学的创新,既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是创新教育的所在。课题研究试图将集知识、情感、创新等领域的培养目标于一体,溶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经历”数学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增强应用意识都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的与现代数学教育要求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还比较普遍。“数学难教、数学难学”的现象是存在的,“数学难学”的现象则更突出,课题采用“三栏式”备课模式(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的假想,通过对广义“问题”的发现与提出,暴露知识及思想方法,发展与概括,适度对例习题的加工、改造与“回归”,以及组织学生“探究性活动和实践性活动”,其着眼点之一就是针对教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目标而构建的,既达到更新教师教育理念,转变、更新教学手段,增强对教材、课标的驾驭能力,又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提高教师组织能力、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我校数学教学整体质量的目标。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课题研究将集知识、情感、创新等领域的培养目标于一体,溶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通过让学生“经历”数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操作成果
1.课题形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六大策略
(1)把教材中有关的概念、规律定理、公式及法则的形式、探究、发现、归纳与概括等过程,都纳入“题”的范畴,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和情景感召下,使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过程,变成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的主体探究与发展、创造性的获取过程。
(2)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训练融于“问题解决”过程之中,鼓励和支持学生广泛联想,敢于提问、敢于发现别人没有的现象、关系等问题,并进行猜想与合情推理。
(3)变换加工,对教材例习题进行改造,展示例题的提出过程、变通处理过程,揭示“双基”应用,推迟判断,主体探索;对复杂图、式进行分解或对基本图式进行组合从而创编数学问题;改造为探索型、开放型问题,组织学生探究交流。
(4)“回归”建模和适度引进“应用数学”简单问题,通过“建模”解决、进行实地测量、设计等简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收集生产、生活中能用初中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创编成问题,交流解决。
(5)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系列活动(包括数学史话收集、数学故事演讲、简单图案设计、远足测距等),拓展实验的空间与范围,与学校德育管理以及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扩大研究成果,增大课题效应。
(6)课堂动态结构与活动过程:

2. 课题总结出了将学生的探究式、体验式学习方式融于“问题解决”教学活动之中所形成的课堂基本结构与方法,即
创设情景→发现(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证据)→检索与反思→建构与发展
三、成果的特点或创新点
1.该成果形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六大策略,立足于对现行初中教材的改造、加工,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教材例习题的变式、变换,加工改造,.
2.对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总结出了探究式、体验式学习方式融于“问题解决”教学活动之中所形成的课堂基本结构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四、成果效果
该成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学生的学习方式映射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初步形成,问题意识得到强化,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正在初步形成。
教师方面,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与教学行为方式以及教学能力等方面较过去都有较大的转变与提高,反映出了课题研究在培养提高教师素质方面的突出功能和效果。实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及教学反思意识正在不断提高与强化。
本课题成果于2004年结题,于2005年获得自贡市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成果在沿滩区初中数学学科进行了全面推广,带动全区初中数学学科学生学习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品质有一定的发展促进了全区教育质量的提升。于2008年获得了沿滩区政府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二等奖(本届最高奖)。
五、问题与思考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因而,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去不懈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把祖国的未来培养成更加优秀的人才。本课题成果亦如此。
撰稿人:曾慧林
审稿人:朱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