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自贡市第三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大安区庙坝镇中心校
完 成 人:廖常坤 邓维驰 钟朝辉 谭燕舞 张绍琴
成果来源:自贡市教育局教育科研项目《新课程体系中对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训练的研究》
一、成果背景
课题组对我校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我校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作文、作文课兴趣不浓;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作文素材不丰富,在作文中不能表达真情实感,不能表达独特的生活感悟、体验和理解;学生不注重作文修改,作文评改能力差。作文教学好些时候陷入费时低效的境地,摆脱这一尴尬境地已刻不容缓。
课题组希望通过研究提高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敢于表达独特生活感受,改变学生安于现状的作文习惯和态度,突破学生思维惰性和思维定势的局限,摆脱对范本、教师的过分依赖,把作文的自由权还给学生,自由选材、自主立意、自定写作方法、自由谴词造句,畅所欲言,写出有独特的生活感悟、体验和理解的“个性化”作文,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性成果
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中的“四个关键”:一是注重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二是打破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创设开放的作文教学课堂;三是加强思维训练,重视个性化表达;四是改变单一作文评价模式,采用多种评改方法并用的方式。如下示意图:

(二)“2635”操作成果
课题组历时三年,总结提炼出了小学生“个性化作文”2635教学策略。即:“2”是指作文素材从语言、生活两方面积累(简称“两积累”);“6”是指课堂教学的六个要点(简称“六要点”);“3”是指作文教学中三方面的思维训练(简称“三训练”);“5”是指作文评改的五个步骤(简称“五步骤”)
1.素材“两积累”
(1)积累语言素材
即:①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推荐优秀课外读物;②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开展读书活动;③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④背诵古今中外优秀诗文。
(2)积累生活素材
即:①指导学生观察生活;②组织学生参与、体验生活;③鼓励学生写日记、随笔等。
2.教学“六要点”
即:(1)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2)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命题求“趣”、教学中谈话激趣、教学形式有趣、作文评价“高分政策”、“鼓励表扬政策”等);(3)拓宽作文题目的范围(采用半命题、选择命题、自由命题等多种形式);(4)鼓励学生写“放胆文”(鼓励“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想”);(5)创设新颖、生动的作文教学形式(开展谈话式作文、自由式作文、图画式作文、游戏式作文、活动式作文、表演式作文等);(6)举办作文专题讲座。
3.思维“三训练”
即:(1)进行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多角度作文(多角度立意、多方面选材,改变表达形式);(2)进行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写逆向作文(从相反的角度反映事物、表现事物);(3)进行学生想像力的训练,写想像作文(写童话寓言故事、写“异想天开”为主)。
4.评改“五步骤”
即:(1)以“自读互读”为基础(通过读进行“过失性错误”的修改);(2)以“典型评析”为范例(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让学生依据“评改标准”进行修改,教师相机点拔、引导);(3)以“互评互改”为阶梯(学生间互评互改,可填写“学生作文评价表”);(4)以“自评自改”为深化(根据他人建议,结合自己领悟到的评改方法,整理总结出自评意见后进行“自改”);(5)以“交流展示”为舞台(开展“佳作欣赏会”、“写作心得会”;编印、展示“优秀作文集”;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征文活动)
(三)物化成果
1.形成了“个性化作文”教案集和论文集
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教师通过潜心研究和不断总结经验,积累和撰写了120余篇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形成了优秀教案集、论文集。
2.编印了学生《优秀作文集》
学生优秀作文编印成册,三册共收录了作文发展不同水平的学生优秀文章200余篇,深受师生的喜爱和好评。
三、成果特点
课题组通过研究实践,总结出了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四个关键”的认识性成果,通过示意图便于理解。课题组还提炼出小学生“个性化作文”2635教学策略,即:素材“两积累”、教学“六要点”、思维“三训练”、评改“五步骤”。此策略易于操作和推广。
四、成果效果
(一)从学生方面来看
1.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课题研究前后学生习作兴趣调查对比表:
实验前 | 实验后 |
非常喜欢(%) | 较喜欢(%) | 一般喜欢(%) | 不喜欢(%) | 非常喜欢(%) | 较喜欢(%) | 一般喜欢(%) | 不喜欢(%) |
27.2 | 22.9 | 29.7 | 20.2 | 45.8 | 29.5 | 21.5 | 3.2 |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实验前后习作兴趣明显提高了,大多数学生喜欢作文,一部分学生由不喜欢写作文到乐于写作文。
2.发展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在研究中,学生通过个性化作文的训练,养成了阅读习惯、做读书笔记、写日记等良好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掌握了作文的要领、方法,提高了作文能力,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期间学生在各级质量检测和各级读书活动、征文活动、演讲及讲故事活动中成绩显著。
(二)教师方面来看
1.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的变化,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的驾驭能力、整体的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课题组以研究活动为载体,引领教师在学习中参与研究,在参与研究中提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三)从学校方面来看
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学校多次获市、区教育教学奖,区课改示范学校,区特色教育示范学校等多项殊荣。
(四)从社会影响方面来看
1.我校3-6年级学生在四川省2006、2007、2008年少儿书信大赛中,市级获奖有392篇,杨曾艳、罗秀等学生荣获自贡市“人寿保险杯”农村留守学生关爱工作理论研讨及征文一等奖、二、三等奖;在大安区第四、五届校园文学新苗征文中有17篇优秀习作在《大安教育》2007年、2008年的期刊上刊出;部分师生习作在2007年的《龙乡文学》、《庙坝乡志》上发表。
2.本课题组教师围绕课题撰写的论文有20余篇,获国家级、市级、区级一、二等奖,并分别在国家、市、区级刊物上发表。部分优质课分别获得市级、区级一、二等奖。
3.本课题在自贡市第二届教研成果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在自贡市第三届教研成果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在大安区第二届教研成果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课题实施方案在“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论坛”大赛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4.2009年11月,在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作文研讨活动中做《关于作文评改经验交流》,研究成果在全市推广。
五、问题与思考
1.生活的真实与文章的价值取向问题。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习作源于生活,真实得没有丝毫水分,但确实没有多大价值,该如何解决?
2.“个性化作文”的训练是否能促进学生小学段以后的作文发展,是否能继续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是否能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待于我们继续关注。
撰稿人:张绍琴
审核人:谭燕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