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自读探究·积累运用”教与学方式
(自贡市第二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中心小学校
完 成 人:朱云刚 林永树 王伟 陈仁举 罗家明
成果来源:2002年富顺县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学习仍大多以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学生被动、封闭、单向的接受知识,而缺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获得知识技的学习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的培养和发展。为此,我们确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自读探究·积累运用”这一实验课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出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与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指导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性成果
1.丰富了“自读研究·积累运用”教与学的方式的理论认识基础。
(1)“自读探究·积累运用”教与学的方法,是实现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2)“课前预习—激趣入题—自读感悟—合作探究交流—积累运用创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是构建新课标及新形势下进行有效阅读的教与学方式的重要手段。
(3)学生的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理解、欣赏和评价以及积累运用的能力是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不断的语文学习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
2.为农村小学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提供了直接指导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本课题是基于农村小学语文现状的阅读教学实验,课题的提出基于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课题的论证、研究的对象、内容、目标、方法等都鉴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所以本课题研究的成果也就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二)操作性成果
总结提炼出了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自读探究·积累运用”教与学方式。
1.搜集资料,课前预习,了解大意。
教师方面:
教师课前认真研究教材、教参和学生,制做好相应的教具、课件,搜集有关资料等。同时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课前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方面:
学生课前按老师的要求借助资料与工具书进行课前预习。
2.创设情景,激趣入题。
教师方面:
教师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景氛围,让学生带着激情与愉快的心情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学生方面:
学生随着教师的激趣导情轻松自主地进入课文学习。
3.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方面:
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阅读要求与方法,借助工具书以及收集的资料进行课内自读、自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方面: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按上述要求进行自读感悟活动。
4.合作、探究、交流,把握重难点。
教师方面: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交流活动,解决提出的问题,交流、探讨自学成果。
学生方面:
学生以同桌、小组或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交流课文重点难点以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各组在全班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所得,其余的同学进行评价、补充。
5.积累运用,实践创新
“积累”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内外学习中所获得的语文综合知识与能力累积储存起来,以备运用的一种主动学习方式。积累的内容十分广泛,如:佳词、妙句、精美篇段、疑难句理解、读后感、学习方法、人物评价、情感领悟等。
“运用”是指导学生将积累掌握的语文综合知识、综合能力等运用到自学探究实践活动中、口语交际之中及写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之中,用以巩固、补充所学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三、成果创新点
(一)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
我们研究出的《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自读探究·积累运用”教与学方式》,切合了农村师生、农村课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们总结出的方法为农村师生所用,这一研究理念和出发点在市内属少数!我们研究总结出的这些策略和模式好理解,易学易用,易推广,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
(二)本成果注重师生“双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能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精神理念。
本成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导读、导学、导用。注重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和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基。
四、成果效果
牛佛镇中心小学校《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自读探究·积累运用”教与学方式研究》课题经过两年时间的实验,已全部完成各项任务。实验效果明显、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所取得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成果有较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经过两年的实验,学生统考成绩大大提高:平均分由76.76分提高到85.68分;及格率由96.79%提高到100%;优生率由19.35%提高到66.67%。实践证明:该成果能较好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大大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本课题成果在全区农村学校推广,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效果。
五、问题与思考
(一)教师还需加强新课标及相关理论的学习,不断完善自身修养。
(二)实验中要把基础知识的落实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
(三)教师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课堂上要发挥师生“双主体”的作用。
撰稿人:本课题主研教师及负责人:朱云刚
审核人:大安区牛佛镇中心校副校长:曾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