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体改革与实验
自贡市第二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荣县乐德职业中学校
完 成 人:李朝国 曹焯辉 钟翠华 李永德 邹永才
成果来源:2001年度荣县教育科研课题
一、成果背景
阅读教学,历来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整体中的重点和难点。自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近20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学了12年语文,在参加全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时,语文试卷中失分最多的往往是“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这一项目。高考的情况如此,中考语文阅读能力测试成绩同样难以令人满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个狭窄的“瓶颈”。究其原因,在于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受“文章分析观”的影响,注重对课文内容与形式的分析,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授、分析,评论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以教师的思维过程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忽略了阅读过程及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客观规律。课堂结构呈现模式化,凝固化,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我校语文教师从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站在语文素质教育的高度,提出了“优化课堂结构,加强阅读实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张,并展开了“初中阅读教学整体改革的研究与实验”。
二、成果内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体改革研究与实验》是属于应用型研究,是以阅读教学整体为研究对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实验的重点,引导学生遵循“认读感知—精读理解—赏读评价—拓展迁移”的层次展开阅读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一)认识成果
实现了阅读教学观念的更新。摒弃了传统阅读教学的“文章分析观”,借鉴特级教师钱梦龙的“导读”理论,确立了阅读教学的“主体观”,借鉴并实现了阅读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二)操作成果
实现了阅读教学过程和课堂结构的优化。教学过程和课堂结构以“感知—理解—赏析—迁移”为层次次序,学生以圈点、勾画、批注、评点或归纳、梳理、质疑、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物化成果
1.报告集 课题开题报告、阶段性报告、研究报告等报告集
2.论文集 教师们提高了理论水平,陆续发表了课题实验研究的一系列论文和教学设计,共计20余篇,取得了较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
三、成果创新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体改革研究与实验》是属于应用型研究,是以阅读教学整体为研究对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实验的重点,引导学生遵循“认读敢知—精读理解—赏读评价—折展迁移”的层次展开阅读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四、成果效果
(一)初步培养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实验班学生参加毕业统考成绩明显好于对比平行班和其它学校的学生。
(三)锻炼、提高了语文教师队伍,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职称晋升达7人次,两人考调入重点中学。
(四)学校全面推广“认读感知—精读理解—赏读评价—拓展迁移”阅读教学过程,阅读教学整体改革成果在全校得到推广和应用。
五、问题与思考
(一)阅读教学整体改革要求学生改变在小学阶段养成的语文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形成“主动”阅读的思想和习惯。
(二)阅读教学整体改革要求学生丰富乏课外阅读实践。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既要靠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更依赖于丰富的阅读实践,尤其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由于我校属农村薄弱学校,学校缺乏供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实验班级所有学生又都来自于农村,学生及其家长都缺乏课外阅读的意识,教师的引导也一时难以改变这种状况。绝大多数学生除了阅读学习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外,一学期少有阅读课外书、报刊的情况。尽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推荐了一些阅读材料,但学生仍然缺乏足够的阅读实践,阅读经验的积累少,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一时难以形成阅读能力。
(三)阅读测试材料的筛选和题型设计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作为同步测试。
课题研究中对学生进行测试的能力要求和试题难度参照的均是学生初中毕业达到的要求,特别是一些试题材料直接选自两三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测试成绩。
(四)探索阅读教学规律,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改革,是一项浩大、复杂的语文教学改革工程。
我们的第一轮实验仅仅是开始,还有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凾待解决。虽然在这一轮实验中,我们探索了阅读教学过程和课堂结构的优化、课文阅读方法的指导,读写结合,课外阅读、阅读能力训练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但对于阅读教学这一整体来说,尚有许多深入、细致的问题值得研究,诸如怎样完善各种刻型,如何加强阅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怎样辩证地处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等。鉴于此,我们决定在认真总结第一轮实验之后,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充分准备,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启动第二轮实验,争取在实验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更新更大的突破。
撰稿人:李永德
审核人:刘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