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中学生写作状态的研究
(自贡市第二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旭川中学
完 成 人:李卫东 彭云辉 曹泽均 李梅 温桂辉
成果来源:激活中学生写作状态的研究课题
一、成果背景
(一)中学作文教学以其独具的学科优势,市中学教育走出应试教育误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品质的最佳平台。
(二)学生作文的“创新”,归根结蒂市学生思想认识和思维方法的“创新”,研究创新作文,须从思想认识和思维方法上去寻找突破口。
(三)学生作文差,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的语文基础太差,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他们没有思考的自觉意识和方法,没有学会用词语去思考,词语在他们的头脑中只是一些无序堆积的僵死的符号而已;二是学生记忆网络中储存的知识信息组合成的信息块很少,各信息块之间缺少以“命题”形成的相互联系;三是课堂作文教学中缺少信息激活的诱因刺激。
二、成果内容
(一)学生作文差的原因不完全是因为他们的语文基础不好,而是他们的写作不在状态。因此,我们的研究中确立了“激活学生写作状态”的总目标,作为研究的中心任务和评价作文教学的重要指标。
(二)围绕着“激活学生写作状态”这一中心任务,我们总结出了几种主要的激活方法:
1.“四步作文教学法”
2.“作文思维练习法”
3.“四级评价激励法”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一)通过对学生写作情绪、写作动机的研究、调整,总结出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探索出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切实解决学生的写作态度问题,使学生“乐意”写作,“甘”受训练。
(二)通过对写作积累、写作品格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写作训练方法,切实解决作文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问题。
四、成果效果
(一)课题实施期间,我校已为学生构建起了三大阅读系统的雏形,建立起班级、年级、学校、社会四个层级的学生作文评价激励机制。
(二)我校校刊《天池报》出版18期,文学社刊《雏凤》出版31期,另外,班级、年级编辑的《优秀作文选》、《芝麻开花》等小册子近十本,这些文学阵地的开辟,为激活学生写作状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三)自贡市作家协会文学刊物《蜀南文学》开辟专刊发表我校师生文学作品,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我校师生文学作品专集《浅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四)研究期间,我校有许多学生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了文学作品,有四位学生(李晓、龚婧婷、陈晓婷、徐桢)成为自贡市作家协会的学生会员。
(五)高2002级学生参加高考,有13人语文成绩上120分,年级语文平均成绩居市第三名,是该年级高考学科中的最好名次。
(六)2003年4月9日,李卫东、曹泽均老师合作上的市作文教学观摩课,受到与会专家及语文同行的高度评价。
(七)参研教师积极撰写研究论文,其中彭云辉老师的论文《化历时为共时》获全国中语会作文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
五、问题与思考
(一)提高中学作文的效率是一个艰难的工作,许多学生从提高分数的功利目的出发,因此不愿学语文,很难激发他们的写作的热情。
(二)如今,在语文教学被边缘化的时候,学生学英语,学数理化成了当今时尚,如何向他们讲作文的重要,收效甚微。
(三)考试作文评分现状让一些想学语文的学生寒心,他们认为,自己花了许多工夫去学习语文,结果与那些平常不怎么学习语文的同学作文分数差不多。久而久之,他们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对老师的启发教育也加上了屏蔽。
(四)由于近年来扩大招生,生源素质越来越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缺失,基本能力低下,阅读面的狭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心几乎都放在语文知识上,这样就学生写作就更困难了。
(五)因现代影视网络对学生的视觉冲击极大,他们从小受其影响,往往通过音像来接收获纳信息,而不是通过阅读,思维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致使其思维跳跃性大,缺少逻辑性和深刻性。而这些对学生的上课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已经不能沉淀下心来好好表达自己了,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急需做的工作。
(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的思维形式、思维的深度、广度等得到纵深的扩展,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语文的成败,而这方面可借鉴的资料很少,需要我们开创性的进行研究工作。
撰稿人:李 梅
审核人:龚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