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教育研究
(自贡市第二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自流井区基础教育中心
完 成 人:甘 奎 林泽君 钟嘉俊 何志忠 余建英
成果来源:中央教科所下派项目
一、成果背景
1.由于当今中国教育缺乏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为此、通过实验以探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与途径。
2.通过《科技探索》实验教材的使用,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教给学生探究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从小养成科学思维的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品质。
二、成果内容
1.该课题在实验中成功总结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水平的分层培训法模式构建以及课堂教学的“观察一一猜想一一合作探究验证法”、“实验探究归因法”、“理论知识实践运用法”、“问题——探究一一归纳一~发散法”、“课题调查、研究法”、“实践创新研究法”等六种教学模式。
2.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从小养成科学的意识,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收集、整理素材,获取信息的同时广泛的接触社会、社区、家庭和校外教育实践基地。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成果的特点及创新点
1.特点:形成了科学教育的梯级培养模式,对于科技人才培养具有推广价值。
2.创新点:形成了一些科技教育基地和创新实验室。
四、成果效果
(一)学生方面
1.在小学开展青少年辩技活动
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和兴趣爱好培养,通过让儿童亲身体验、尝试科技成果的乐趣和价值,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因此,在开展科技活动的工作中,针对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等特征,把学生按人员分为“三个层面”;按内容分为五大项目(即:基础层、提高层、拔尖层;五大项目为:信息技术、科幻绘画、实验室开放、植物园地、科技制作与发明。基础层:面向全体学生,各班按6-8人编成活动小组;提高层:面向各班小组长势组成活动小组;拔尖层:面向全校的骨干分子组成。)三个层面、五犬项目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使科技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于实施。
2.开设植物园地活动
植物园地解决了自然课的观察、实践的场地,方便了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在养植、观察、记录中形许多小日记、小论文,其中一篇“豆芽”小论文获省“三等奖”。植物园地活动学生积极性高,参与面达100%,少先队大队部每期都评出优秀班集体和积极分子。我区在参加自贡市第六届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中获二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整个活动促进了学生对植物的了解,知道了一些植物的生长季节、习性,培养了儿童爱护花草树木的优良品质,丰富了儿童的课余生活。
3.开展科技发明制作活动
以“三小”制作、摄影、无线电、车、船、航模组装等为内容,开展科技信息的收集,观察日常生活用具,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儿童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活动室长期开放,通过对学生进行船、航模、简单电路的组装、线路焊接,常用工具使用等技术培训后,学生掌握了这些技术。学校购置7大量常用工其、材料,绝大部分学生准备了工具、材料,优秀骨干分子还购买了工具箱、百宝箱,并能亲手制作出自已设计的作品来。这些项目经过提炼加工就形成了学生的发明作品。比如珍珠寺小学应韬同学的“再生蜡 烛灯座”、胡光同学的“三用笔”,王媛同学的“多用拐杖”分射获国家级三等奖、省一等奖、省三等奖。学校同时获省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优秀学校奖。
(二)学校、教师方面
编辑了全区《科技探索优秀案例集》,实验过程中教师获奖统计及学生各级获奖统计。共有三百多师生在课题实验中获国家、省级奖励。开发了《自流井区科学实验五十例》区本教材。把我区创成了全国科技示范城区,塘坎上小学参加全国科技表彰会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示范基地校。培养了一大批年轻骨干教师,在全省科学学科比赛中获一等奖。各子课题总结出了接近十万字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教师的科技素养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初步形成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五、问题与思考
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需要一个环境和土壤,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创造增添催化剂。投入更多的资金,提供学生实践的基地,创设学生和教师展示的平台,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撰稿人:甘 奎
审核人:张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