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第二届(2005年) >> 浏览文章

小学习作创新教育的研究
时间:2024年09月28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小学习作创新教育的研究

(自贡市第二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荣县旭阳镇东街小学校

完成人:廖伟崇  胡志忠  黄琼  朱苹

成果来源:2002年度自贡市教育局立项的普教科研课题

 

一、成果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蓬勃发展、竞争十分激烈、优胜劣汰的新世纪,我国要赶上世界先进大国,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是关键,而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是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迫在眉睫。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应该高赡远瞩,着眼未来,面向世界,使每一位学生具有科学的素养与实事求是的品质,使每位学生具有推陈出新的思维能力,为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顺应时代的发展,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必然要求。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小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因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正在不断改进中的小学语文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更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目前,我县小学生习作时存在诸多不足:缺乏观察力,写作时三言两语,无话可说;有话写不出,条理不清,无真情实感;像临贴练字般的仿写习作,千人一面。如此下去,习作水平怎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创新能力怎能得到培养?因此,提高小学生习作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根据小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需要,我们选择了“小学习作创新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通过这一课题实验,探索出“激趣一导说一促写”的教学方法。基于以上因素,我们提出了“小学习作创新教育的研究”的教育实验课题。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小学习作创新教育的研究》课题实验历经三年,在市教科所、县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经过课题组人员的潜心研究,通力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将研究成果简要报告于后。

(一)探索出了“激趣——导说——促写”的习作教学方式。

课题组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致力于“习作创新教育”的方法、手段、措施等“方法论”的研究,总结归纳出了“激趣”、“导说”、“促写”等行之有故的方法,通过“激趣”、“导说”、“促写”把师与生、读说写、命题立意与写作成文融汇进一个写作场,让学生在习作活动中动手、动脑,愉快参与,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写,有话可说,甚至有所创新,最终达到在习作中说真话、诉真情的目的。

(二)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在课题研究期间,主研人员朱苹、黄琼多次获得作文教学指导奖,在省、市、县相关刊物上发表并获一、二、三等的论文共计12篇,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激发了我校语文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热情。

(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和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通过实验,大部分学生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籍及自觉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习作时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吐露出真情实感并且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四)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学生的习作兴趣浓厚,习作热情高涨,习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参加《语文报》杯等全国性作文大赛,共计有90余人次获一、二、三等奖;学生在《成功少年》、《自贡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习作八十余篇,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通过“激趣——导说——促写”把师与生、读说写、命题立意与写作成文融汇进一个写作场,让学生在习作活动中动手、动脑,愉快参与,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写,有话可说,甚至有所创新,最终达到在习作中说真话、诉真情的目的。

四、成果效果

(一)成果的现实性、针对性很强。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费时多、见效慢、成效低的问题,历来为小学语文教师苦恼与重视。为了有效地为新世纪培养新型人才,为了有力的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课题组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该课题,并把研究重心建立在“习作创新教育”上,可以说抓住了一个普遍存在又急待解决的根本问题,把握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无疑,现实性、针对性都是很强的。

(二)实现成果的途径和方法清晰。

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和科学原则的规范下,误题组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致力于“习作创断教育”的方法,手段、 指施等”方法论”的研究,总结归纳出了“激趣”、“导说”,“促写”等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激趣”、“导说”、“促写”把师与生、读说写、命题立意与写作成文融汇进一个写作场,相互促进、相互生发、相互竞争与激励。从而把一个枯燥之味的写作过程变成一次兴趣推然的活动。因此,该课题找到了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三)效果明显。

首先,该课题较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和欲望,打破作文的神秘感,让学生愿作文、真作文、常作文。其次,学生作文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这从学生平时作文成绩和参加作文竞赛的效果就可以说明。再次,教师教学理念得以转变,作文教学水平和艺术得以提高,有利于以后指导学生作文。

(四)有效推广。

课题实验结束后,课题组在本校以及旭阳镇片区部分学校三至六年级习作教学中进行了有效推广,得到了一线语文教师和学生的认可,通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实践,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五、问题与思考

经过实验,课题组教师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多次承担了县、校级公开课,本课题研究调动了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了其习作水平的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1.选择实验对象时,做好安排应在同年级不同班级实施。

2.在强调习作内容的“原汁原味”时应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训练。

3.在课题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成果的推广力度还有待加强。

 

撰稿人:黄  琼

审稿人:刘  军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