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讨论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
(自贡市第二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自流井区珍珠寺小学
完 成 人:黄建仙 朱 瑕 陈相明 林文玉 何 莉
成果来源:2001年自贡市普教科研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一)针对小学教学现状
现行小学教学长期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教学方法陈旧。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出题学生做,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现象十分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思结合,因材施教,启发诱导,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严重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优化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成为了教改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依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给当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从重知识的教学变为重能力的培养。现代启发、讨论式教学正是一种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效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急待解决。因此,不仅要研究教与学的问题,还要进行学科整体改革。进行现代启发、讨论式教学研究,就是教与学的研究,也就是学科体系的整体改革的内容之一,它也是我区“创新教育体系”探索中的重要一环。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 启发讨论式教学的关键、形式与核心。
现代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关键是启发,基本形式是讨论,核心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把激发兴趣,引发动机,知识传授,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协调统一,无疑是实现当代素质教育,培养时代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2. 启发讨论式教学的基础。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启发讨论式教学得以实现的基础。
3. 启发讨论式教学的前提。
学生“三敢”(敢说、敢想、敢做) “三大胆”(大胆思考问题,大胆提问,大胆参与讨论,交流展示自我)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启发、讨论式教学得以完成的前提和基础。
(二)操作成果
在实践上使“启发、讨论”具体化,形成许多具有我校特色而又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做法。
1.现代启发、讨论式教学与新课程改革有机结合,使其教育理论得以丰富和发展。探究发现学生个体及群体肯学、乐学、善学、会学的一定规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持久,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合作交流,努力创新,具有“三敢”“三大胆”精神。
2.建立以启发、讨论式教学为途径的学生“三敢”、“三大胆”及“四学”习惯评价量化表。
3.在教学中进一步优化启发和讨论点,研讨验证了多种启发讨论的方式,如提问启发、直观启发、实验启发、对比启发、操作启发、图示启发、心理启发、板书启发、游戏启发、计算启发、情景启发等,师生讨论,全班讨论,分组讨论,同桌讨论,并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选择运用,优化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了“启而不发”的现象,培养了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老师的正确启发训练和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得到发展和提高。
4.在教学方法与途径上作了新的探索:与新课改相结合,形成开放型的、师生互动交往的课堂教学形式。
5.在“三为主”(以学生为学的主体,以教师的教学为主体,以启发思维培养和发展智能、提高人的素质为主旨);“三结合”(传授知识面上与指导学法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课内为主与课外为辅相结合);“一核心”(以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发展为核心)的基础上总结出:“关于启发、讨论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的四项原则(组织原则,思绪原则,教学原则,学习原则)。
6.探索出适合各学科教学的“启发、讨论”六步程序教学方式:“质疑激思——启发提问——自主讨论——合作交流——归纳总结——拓展深化”。
7.在科学学科教学中研究出适合科学课教学的:“三段、四步”教学结构方式。
三段即:“课内(延伸)课外(回到)课内”
四步即:“目标启发——实践探索一—交流展示——拓展深化”
8.在社会学科教学中探索出:目标启发——调查实践——讨论交流一总结深化“四层次”教学结构方式。
9.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探索出“启发一一操作——探究一一讨论——总结——拓展”的教学方式。
10.建立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结构形式和操作方法表。形成启发、讨论课堂教学为途径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三、成果创新点
(一)培养了学生“三敢”和“三大胆”的良好习惯
学生养成了“敢说、敢想、敢做”和“大胆思考问题,大胆提问,大胆参与讨论,交流展示自我”的良好习惯。
(二)形成了“启发、讨论”六步教学法
形成了“启发、讨论”六步程序教学方式: “质疑激思——启发提问——自主讨论——合作交流——归纳总结——拓展深化”。
(三)建立了学生“三敢”、“三大胆”和“四学”习惯评价量化表
针对学生“敢说、敢想、敢做”、 “大胆思考问题,大胆提问,大胆参与讨论,交流展示自我”以及“肯学、乐学、善学、会学” 习惯评价量表。
四、成果效果
(一)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启发、讨论”式教学与新课程改革有机结合,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满堂滥、填鸭式”的教学现象得到克服,运用现代“启发、讨论”式教学,师生“双主体”作用发挥好,促进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民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获取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三敢”、“三大胆”精神,“四学”能力稳步提高。
如:2005级实验班35名学生在实验初始阶段,肯学学生占全班37.1%;乐学学生占全班48.6%;善学学生占全班31.4%;会学学生占全班25.7%。实验终结调查数据显示:肯学学生占全班82.9%,提高率为45.8%;乐学学生占全班88.6%,提高率为40%;善学学生占全班97.1%,提高率为46.3%;会学学生占全班54.3%,提高率28.6%。
(三)注重学生能力习惯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三年考试、考查显示:
1.运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实验班级的学生学习习惯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明显优于非实验班级学生的成绩。以2004级为例:实验班33人,对比班29人,实验初始,实验班学生课前预习作业得分本为52%,对比班为54%;实验班课堂独立作业正确率为70%,而对比班为68%;实验班课后主动复习人数为15人,而对比班为14人;起点几乎在同一平台上,通过实验,终结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课前预习作业得分率为83%,对比班为67%,实验班提高率为31%,而对比班提高为13%,实验班课堂独立作业正确率为97%,对比班为82%;实验班提高率为27%,对比班提高率为14%;实验班课后主动复习的人数增长为30人,而对比班为17人。
2.实验班级学生的品质好,学习方法优,兴趣浓,思维敏捷,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近年来参加全国、省、市、区级各项科技制作、知识竞赛获奖“30”人次,奥数竞赛获奖“7”人次。
(四)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通过三年的教学实验研究,教师理论素养、课堂教学艺术大大提高,参加市、区级示范课教学“13”节,优质课“9”节,各级经验论文评比获奖46篇。
五、问题与思考
(一)教师适应当代教育的教学思想、教育理论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二)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新时代教学的要求。
(三)怎样处理结果启发和过程启发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四)如何在大班额的条件下优化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还需探讨。
撰稿人:朱 瑕
审稿人:刘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