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理于图,培养“六会”,提高初中生地理综合能力的研究
(自贡市第二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沿滩区教师进修学校、自贡市沿滩中学、自贡市20中学
完成人: 黄庆、宋群元、陈晓红、文静
成果来源:自贡市教育局普教科研项目
一、成果背景
地图是一种图形语言,地图上的各种要素,表示出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表示出它们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它又以一种人们易于接受的图像形式传递给人们的大脑,成为客观存在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尽管文字系统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材料,但地图是地理知识结构的“骨架”。
本世纪初,我区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观念陈旧,存在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师不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地理综合能力培养,抑制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和制约地理教学质量提高的现象;同时,我们农村中学还存在教学条件较差,许多学校教学挂图、地球仪等教具也不齐备,地理课普遍存在教师照本宣科,只重视课本文字系统的处理,忽略图像系统,造成了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和地理综合能力较差的现象。我们尝试把培养学生主体探索解决问题即“索理于图”方法引入部分学校课堂教学之中,经过沿滩中学、20中学等学校的探索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索图于理”方法引入地理课堂,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一次改革
传统的地理教学忽视地图的运用,“索图于理”则是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地图是一种图形语言,地图上的各种要素,表示出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表示出它们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它又以一种人们易于接受的图像形式传递给人们的大脑,成为客观存在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尽管文字系统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材料,但地图是地理知识结构的“骨架”。地图的直观、形象并同教材内容一致,便于文图对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正是地图具有鲜明性、广泛性、科学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能充分体现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风格,起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2. 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六会”是实现“索图于理”的关键
我们将地理知识问题化,通过示图引题、读图思题 、析图议题、忆图结题、变图设题,努力培养学生会识图、会读图、会析图、会填图、会绘图、会利用地图进行地理评价。通过实验教学,师生“索理于图”的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索理于图”的能力显著提高,教师“索理于图”的教学方法更加科学、教育科研素质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二)主要的操作成果
我们的课堂教学始终坚持“索理于图”,坚持做到:“教学内容图像化”、“教学形式问题化”、“教学手段多媒化”、“教学过程互动化”,做到“示图引题”“读图思题”“析图议题”“忆图结题”“变图设题”在教案设计上体现“四栏式”教案模式,即教案设计体现“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地图教学框架”教学实验:
通过实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地理图像系统获取地理知识,储存地理信息,利用地图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索理于图”;并能以文绘图。同时,会识图、会读图、会析图、会填图、会绘图、会利用地图进行地理评价达到“六会”,“地理综合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实验研究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
(三)主要的物化成果
1.构建了《地图教学框架》。
2.制定了《索理于图实验评价意见》。
3.编写了《地理教案编写的基本格式及要求》及《“四栏式”教案模式》。
4.编撰了《“索理于图”论文集》。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
1.将“索理于图”的方法引入课堂,改变了过去老套落后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坚持教学内容图像化,教学形式问题化,教学手段多媒化,教学过程互动化;通过“示图引题”,“读图思题”、“折图设题”,“忆图结题”,“变图设题”努力做到因图释文,因文绘图,以图推果,以果溯因。
2.培养学生“六会”,让学生会识图、会读图、会析图、会填图、会绘图和会进行地理评价,有利于学生扎牢“双基”,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3.教案设计体现“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的“四栏式”模式;教学过程坚持通过识图、说图、填图、绘图、析图等地理教学环节,努力探索农村普通中学“索理于图”,扎牢“双基”,“学会学习”的能力。
4.本课题研究的教学设计“四栏式”模式可操作性强,即教案设计体现“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
四、成果效果
该课题自2001年4月开题以来,在沿滩区教育局、教研室组织领导下,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两阶段的艰苦探索,辛勤实验;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数据。从2004年开始在全区13所中学推广应用,效果好。全区学科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明显增强,升学率提高显著,沿滩中学等一批学校在全市同类学校比成绩突出。
从学生方面看:实验班学生的地理成绩和综合素质较对比班高,无论是平时测验、阶段统考,还是结题测验、阶段评估都明显优于对比班和全区水平。省史地知识竞赛,实验班学生获省级奖占全区33%,获市级奖占全区同年级的34.4%。
实验班学生的总体优势明显:学习方法更佳;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知识的掌握更全面;地理操作技能更高;地理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更强;实验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显比对比班的学生更加优良。
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在实验教师中有的已成为全国、省、市、区的学科骨干教师,在四川省史地知识竞赛中,文静、宋群元同志于2003年7月分别被评为省市优秀指导教师,陈晓红老师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实验教师写出了20多篇较高质量的教改论文分别获得全国、省、市奖。
社会效应好:课题研究成果得到市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已在13所中学推广实施,为校、区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了贡献:课题研究促进了"科研兴校"意识的增强,实验校教育科研全面展开,教学质量在全区乃至全市均名列前茅,沿中还成为我市首批示范初中,我区的教育科研和教学质量在全市同类区县比也较为突出,受到各级领导表扬。
五、问题与思考
(一)实验推广中教学环境因素需有效控制
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
(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
如何提高我区广大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以适应实验要求,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个人共同努力。
(三)教学条件需大大的改善
地理教学条件近年来虽然有所改善,但我区部分学校教学条件较差,离新课改和本实验要求相差甚远。
(四)地理课堂教学如何处理好图象系统和文字系统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重视图象系统而轻视文字系统,也不能只重视文字系统而忽视图象系统,两者不能偏废。
(五)怎样让学生积极、有效地“索理于图”将是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
撰稿人:黄庆
审核人:吴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