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获自贡市教育局普教科研项目二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大安区江姐小学校(原大安区大山铺小学)
完成人:罗仕成 丁向荣 杨 俊 王文银 谢 兵
成果来源:本课题于2000年9月申报“自贡市教育局普教科研项目”,于2000年12月被批准立项。由大安区在大山铺小学进行实验,共有实验教师15人、实验班级6个,实验学生300余人、实验期为三年、自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于2004年结题。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有求新意识,有较强的适应社会和生活的能力,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初步形成了健康的人格。我校心理教育实验的主要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取得预期成绩。
一、成果的背景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令人担忧。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导致了学生自身的身心疾病,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和学习活动,同时还直接损害了他们的品德发展和正常的社会性适应。如因心理健康问题而休学、退学、离家出走、死亡,甚至犯罪等,给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造成了消极后果。这充分显示了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也足以说明,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是学校教育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
大山铺小学处在城镇和乡村交界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复杂,独生子女达70%左右,他们从小享受父母的悉心呵护,遇到挫折就灰心失望,意志薄弱,离异家庭的子女不在少数,个别班级中此类学生将近40%;父母外出打工的也较多,每个班级中均有,家长疏于对子女的教育、管理,学生问题行为不少。针对这种状况,我校从1998年起,承担了区级“面向新世纪,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改课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出有益尝试。
二、成果内容
(一)、总目标
通过课题实验,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小学生相关成长阶段的健全人格,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和社会公德,初步形成坦诚、 自主、自尊、自强的品质。
2. 培养学生忍受挫折和适应相关阶段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
3. 在上面两个具体目标继续深化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相关成长阶段的健康人格。
(三)、实验内容
本课题以每个年级一个实验班和一个非实验班作为对比实验,重点实验班级有2005届(1)班、2004届(1)班、2003届(2)班、2002届(2)班、2002届(3)班、2001届(1)班等实验班的全体学生。其内容是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问题的心理健康与辅导:通过生活辅导,最终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个性品质。
2、学习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主要帮助学生解决愿不愿学、能不能学、会不会学的问题。
3、交往、情感等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怎样正确的进行人际交往。
(四)实验方法
以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发展为研究对象,我校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行为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评价量表法、个案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常常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三、成果特点
(一)、成立了实验课题组
1、课题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以罗士成为组长,丁向荣为副组长等5人领导小组。
2、顾问小组成员:成立了以胡 林为组长,李世新为副组长等3人顾问小组。
3、课题主研人员:罗士成 丁向荣 杨 俊 王文银 谢 兵
4、课题实验教师
张玉英 周华斌 林 义 徐 涛 杨丹梅
兰频萍 李国琴 温维芬 杨竹琴 聂富华
(二)、完成本项目的有利条件
1、 有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好教育形势。
2、教育局领导们的重视,市教科所领导有关专家和区教师进修校领导和教研室的精心指导。
3、参加本项目实验的主研人员、实验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竞取精神,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撰写能力,他们政治思想好、理论水平较高、并有良好的敬业奉献精神。
4、学校有十三个教学班,学生614人,学校具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实验研究的具体实施措施
1、全面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和融合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学科教育,各项教育活动,都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最基本途径。
2、开设课程
开设相关课程,丰富学生必要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课本中的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外,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报告、讨论、座谈等。
3、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学校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或专门活动室,配备相应数量的兼职教师,对少数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增强心理素质。
4、建立家、校沟通渠道
建立家庭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相互配合,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本课题实施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9月------2001年8月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和目标,初步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
第二阶段:2001年9月――2002年8月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具体目标之二。探索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阶段:2002年9月——2003年8月完成段性任务:具体目标之三。深入研究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四、成果效果
经过三年实践,现已取得显著成绩,并获社会好评,主要成果简述如下。
(一)、完成目标任务。本课题所设定的具体目标已实现,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了小学生相关成长阶段的健康人格,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实验形成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方式。
1、形成了培训教师的机制,建立了三级培训网络。建立了较规范完备的培训制度,把对教师的培训列入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使教师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2、形成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检测制度。通过行为问卷法、调查表、评卷表、对比表等检测方法,形成了一套面向全体和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检测制度方法。
(三)探索出了结合我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与德育有机结合,交互影响,扩大心理健康教育深度和广度。将学生的心理与品质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2、我校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方式。开设心灵信箱和心理咨询室;每个班设立了“心灵信箱”;形成了个案档案,帮助问题学生及时解除心理障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利用宣传阵地向学生宣传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防御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3、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心理教育网络。利用“家长学校”的开设,举办了家长专题讲座、家访、家长会等,向家长普及家庭心理教育知识,帮助家长理解自己的孩子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增强,科研出成绩。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来,我校教师在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上有很大提高,探索实验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大进展,6位教师们通过亲自实践撰写出有推广价值的文章在不同层次的刊物上发表30篇。
(五)学生的文化成绩再上台阶
实验中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学科、各竞赛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取得可喜成绩。毕业班参加区统考名列全区第一名。修业班成绩第一名9个。学生参加区级以上各级各类竞赛获一、二、三等奖500余名等。
从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成绩对比情况来看,在一分三率中,实验班各项指标都好于非实验班,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促进学生发展更促进了学生质量的提高。
(六)学校荣誉再上一个新台阶
学校通过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的深化,将压力变为动力,更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管理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2001年5月正式接受四川省教育厅为我校的授牌——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区级校园综合治理安全先进单位、区文明校园、最佳文明单位,评为市级德育先进集体,连续四年被教育局评为综合督导评估一等奖。
五、问题与思考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效果的好坏受教师的情绪、脾气、性格等的影响。这使我们想到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学生心理辅导有着关系。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特别受到重视。以减少教师的心理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学前儿童抓起。
撰稿人:杨 俊
审稿人:陈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