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其改善对策
(自贡市教改实验项目一等奖)
完成单位: 自贡市第六中学校
完 成 人: 黄泽璋 吴文红 徐跃梅 严德新 王玉惠
成果来源: 1995年自贡市教改实验项目课题
一、成果背景
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既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在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青少年面对种种新的社会情况和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挑战。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状况到底如何?心理不卫生问题程度如何?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我们带着系列疑问组建起了《自贡市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其对策》科研组。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在青少年的素质结构中,必须高度重视心理素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品德是显著正相关,与体育与学习是较显著正相关;
2. 青少年心理健康,会成为接受正确思想认识的内驱力,青少年心理不健康,会成为接受正确思想认识的阻力。
(二)实践成果: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1.调查结果
(1)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品德、体育、学习关系密切。我们分析2130人的有效问卷,以每个班的心理健康的平均分值与品德平均分、体育平均分、学习成绩为基本数据,经统计得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品德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75;与体育的相关是较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48--0.52;与学习的相关较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46--0.50。
(2)学生对人格障碍、抑郁症、恐惧症、焦症、神经衷弱、精神障碍、多动与注意缺陷、厌学症9种心理障碍的描述总况。∑x负分值分别为:小学组:-26.35;初中组-20.68;高中组:-18.63。青少年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学生的心理、德、体基本状况各不相同。其中有632人,占总人数29.67%的青少年有不容忽视的程度不等的心理、行为障碍。
(3)青少年在品德、体育上的不良动向。 青少年在品德上的不良动向有106人,占总人数的7.44%。其中,初中比例10.85%;青少年在体育上的不良动向有146人,点总人数10.25%。其中初中15.09%。
(4)高中组学生对心理健康、德育、体育的自我评价。其自我评价正分值和9种心理障碍中描述的∑x负分值最好是重点高中,最差是一般城市完中,重点职高和农村完中分别居二、三名。通过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学校、班级学生的差异关键差在心理素质上。相对差的学生,对自我心理、德、体评价较低,对9种心理障碍描述的程度重一些,突出问题的种类多一些。
2.青少年产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分析
(1)生理和营养方面的原因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之所以心理行为偏离正常,产生心理障碍,有的是因性激素偏高引起心理和行为异常,有的是性成熟后追求刺激,有的是不良生活习惯,营养不平衡,钙和维生素B1缺乏而多动,注意力不能集中等。
(2)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发生负性生活事件,对学生心灵上的伤害是巨大的。我们调查某校初中一个差班(40)人发现这个班父母离婚、死亡、疾病、坐牢、下岗等有19人,占全班总数47.5%。这个班的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评价是六十多个班次中最低的,9种心理障碍的∑x负分也是相当高的。家庭的其他因素如长辈对子女的溺爱、放纵、冷漠或粗暴等,造成子女心理不健康。
(3)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仅次于家庭对青少年社会化起重要作用的场所。学生在校学习成功,使其具备勤奋、自信的特征,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如果学校老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歧视差生,会伤害学生自尊心,会使学生对老师充满敌意,不接受教育,甚至采取报复行为。
(4)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
社会正处在转轨时期,社会文化的消极因素毒害着青少年的心灵。如少数人不择手段追逐金钱和享乐被某些媒体大肆渲染,贪污、赌博、暴力、色情的电视录像或刊物,充斥青少年的耳目,潜移默化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信仰。
(三)操作成果:改善对策
面对着部分学生的问题,科研组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在学校条件许可范围内探索并采取了十一项干扰措施,并将部分对策推广到7所中小学,受到兄弟学校和社会的好评。
对策一: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爱祖国,发奋学习》的教育,使青少年受到启发和教育,进而热爱祖国发奋学习。
对策二:提高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争取获得成功》专题教育,本着先校内,后校外的原则,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追求“目标”等进行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对策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对学生家长进行《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专题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和正确的教育方法。
对策四:对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四自”教育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专题教育,使其顺利渡过青春期,提高“社会责任感”。
对策五: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不同状况,播放和引导学生欣赏中外古典音乐,缓解某些心理障碍症状。
对策六:加强体育锻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组织开展蓝球、足球、郊游等多种体育活动和比赛。
对策七:将我们对差生真诚、无私的爱,用“爱的呼唤”这一情感教育表达出来,把老师、父母和家融合成爱的暖流,温暖差生“麻木”的心。
对策八:心理咨询,开启心灵的钥匙。拥有专业知识,坚持保密原则,用适合青少年的谈话和讨论的方法,向求询者提供建议和指导。
对策九: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成果教育”;淡化习得性无能倾向,将“成功教育”贯穿在全部教育活动中,逐步淡化习得性无能倾向。
对策十: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为班主任和青年教师举办培训班讲解《教师的人格美化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以健康的心理去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等专题讲座。
对策十一:领导重视“素质教育”是提高全体师生心理素质的关键,向全校教职工提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工作方针,向全校学生提出“立志、勤学、键体、增能”的校训。
三、成果创新点
我们的研究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国内外的测量表,偏重于心理方面的调查研究,我们科研组则把青少年的心理、德育、体育、学习、思想合起来进行调查研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供各级领导决策时参考。
四、成果效果
我们根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瑶教授建议“设立实验班、对照班以便证实干预的效果”,以自贡六中初98级4、6班作对照实验,用实验班多方面的真实变化来证实对策的正确、科学、有效。
1.从两个班两次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来看,采取了对策的4班,心理、德、体明显好转,自信增强,问题负分值大幅下降,降幅为76.13%;未采取对策的6班,心理、德、体明显下滑,问题负分降幅只有34.93%。
2.从两班学生对家长态度的变化来看,第一次调查,学生对家长持“反感”或“恨”的态度4班13人,6班6人;第二次调查,学生对家长持“反感”或“恨”的态度4班4人,6班6人,四班大幅度下降,6班未降。
3.从两次模拟考试来看,第二次比第一次4班总分提高1308分,人均提高33.54分,6班总分提高351分,人均提高12.1分,提高幅度远低于4班。
4.从两班的纪律、品德来看,未采取对策前,4班是“五最班”(上课最闹、缺课人数最多、拉帮结伙持强凌弱现象最严重、打架斗殴事件最频繁、赌博事件最严重)采取对策后,4班由“五最”变成五个方面的显著进步,并让老师们感到吃惊。6班未采取对策,临近毕业有些课无法安静上下去,班主任、任课老师都感到很恼火。
5.从升学的情况来看,毕业后4班学生返回的信息表明,有18人占毕业人数的46.15%在6所省市属职高,技校继续学习,18人拜师学艺,3人待业在家,无一人违法乱纪,社会反响良好;6班学生毕业后与班主任没有联系,班主任不清楚学生升学情况。
综上所述,我们科研组为了提高学生素质所采取的对策,在实验班实施后,的确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品德、体育、学习等素质。这一实验既从多方面证明我们的实施的对策正确、科学、有效,也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走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我们科研组在人手少,教学任务繁重,经费匮乏的状况下,历时三年半对自贡9所中小学业63个班次2752个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获有效问卷2130份,数据近10万个,我们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学校条件可行的情况下采取11对策,并把部份对策推广到7所兄弟学校,有实效,并获得很好的评价。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瑶教授在信中说:“您们的《心理健康及德体问卷调查表》是在您们长期师生接触中发现并了解某些问题的基础上,再加上实际调查后编制的……并且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着眼于预防,进行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和家长受益匪浅,这都是您们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出于对事业的热爱与奉献做了一件大好事很有意义”。
五、思考与建议
我们对有效问卷的统计处理,分析研究发现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品德、体育、学习皆成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48-0.52;0.46-0.50②有29.67%的青少年有不容忽视的程度不等的心理、行为障碍;有7.44%的青少年有不育品德动向;有10.25%的青少年有不良动作动向。面对客观存在的29.67%的青少年有心理,行为障碍,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只看作家庭或学校的责任问题。应该是全社会共同来关心爱护我们的青少年,共同出力、尽责,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和整体素质才能落到实处。
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住青少年心理素质这个关健,由此带动、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特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议,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2.教育战线应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并作进一步研究,
同时,不断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3.全社会应强化“智商不是一切”的教育理念,智商与情商的完善结合才是
成功的保证。
4.各校尽快培养专业人员,在青少年中开展“心理咨询”。
5.举办“家长培训班”,宣讲心理健康知识和科学教育方法,优化家庭环境。
6.开展群众性的音体美活动,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健全人格。
7.加强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汲取丰富的健康的精神
食粮。
8.学校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要树立鼓舞性教育标牌。
撰稿人:吴文红
审核人:杨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