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全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四川省第四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承研单位:自贡市荣县中学校
主研人员:余让昆 陈永禄 但东文 刘栋良 熊 英
课题来源: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
一、研究的意义
学校是一个综合系统,心理健康教育长期以来不够重视,甚至游离于系统之外。本研究就是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系统,贯穿于学校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建立有效的信息传导、控制和反馈机制,与学校其他系统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化、制度化,从而发挥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学校系统不断优化发展和高效运转,促进全校师生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以实现师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本研究对目前国内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学校管理研究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措施
本课题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1.建立了权威、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组织机构;2.完善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3.构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4.建设了一支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5.初步探索了心理健康发展的新模式;6.建立了心理问题预防机制;7.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8.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资金保证。
三、研究的主要成果
通过三年的实践和研究,初步探索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六条基本途径,即“健全管理体系、建立预警机制、培训教师队伍、渗透学科教学、建立家校协作、规范专业辅导”。
(一)健全管理体系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修定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明确了我校开展心理教育的目标,即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格和谐发展。要求上至校长,下至任课教师、职员工人都应参与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做到“全员心理健康教育”。
(二)建立预警机制
1.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2.建立学生心理联络员队伍。
3.建立班主任心理辅导队伍。
4.建立家长联系、反馈制度。
(三)培训教师队伍
1.聘请心理专家,对学生进行一般性的心理辅导的专题讲座。
2.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组织有益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
3.为教师提供心理教育方面的学习材料。
4.选送教师外出接受心理教育培训。
(四)渗透学科教学
1.营造良好氛围。
2.寻找心育结合点。
3.开辟沟通渠道。
(五)建立家校协作
1.每个班级成立“家长委员会”,由班主任同“家长委员会”日常联系。班主任定期“家长委员会”的联系会。
2.每个年级成立“家长学校”,由年级分管校长任“家长学校”校长。
3.通过“校迅通短信平台”发布重要通知、学生进出校门时间,“家教”技巧等。
4.在学校重大活动或重要时间安排变更前,“给家长一封信”请家长配合这一阶段对学生的管理工作。
5.公布校长、分管校长的办公电话、手机号码、电子信箱,及时了解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
(六)规范专业辅导
1.从高校招聘专业心理教师。
2.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成立专业心理教师为主,班主任、部分学科教师为辅的心理辅导队伍。
3.制定《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要求与工作职责》、《咨询员工作守则》等,由政教处对心理辅导教师的行为进行管理。
心理辅导队伍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培训。
2.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课,授课内容为: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心理保健知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技巧等,开展心理活动课。
3.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开通电子信箱、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
4.建立个案库。对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和观察确定的少数有较重心理困扰及障碍的学生进行个案跟踪,由年级组辅导教师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
四、研究的主要效果
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1.学生心理问题自助和求助能力有所提高。
2.学生人际关系趋于和谐,班级的凝聚力得以增强,和谐校园得以构建。
3.人性化的管理,营造出了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
4.自觉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明显增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明显转变。
5.教师自觉维护身心健康,教师的精神日益焕发。
五、问题与思考
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我校的心理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教职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经历了从存有种种误解和偏见到逐渐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到落实到位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广大教职工的关心和爱护,让每一个教职工都以学校为荣,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每一个学生,这样学校就会变得越来越好,自己也会越来越来精神,越来越觉得生活的美好。
撰稿:陈永禄
审核:邹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