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 >> 第四届(2009年) >> 浏览文章

地方文化元素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
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地方文化元素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

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届普教教学成果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蜀光中学

完 成 人:蒋先梅  甘建情  苏春荣  曹继先  宋光辉

成果来源: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规划课题

 

一、成果背景

(一)研究的主要动因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学生使用人美版统编教材,面对大师级的、远离自己生活环境的、缺乏相关知识背景的作品,造成感知、理解的困难,失去了对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兴趣。与此相对的是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又有着强烈的兴趣。如何将地方文化元素引入高中美术欣赏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高中美术欣赏课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就成了我们研究的主要动因。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1.按照《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怎样将地方文化资源纳入高中美术欣赏课程体系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校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同类学校开展课改提供借鉴。

二、成果内容

(一)探索出了地方文化元素搜集、筛选、运用的有效策略、原则和方法。

1.地方文化元素搜集的“三策略”和“两方法”

三策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社会联动”。

(1)教师主导。按照内容从绘画、雕塑、建筑、书法、民间工艺五个方面负责指导学生的搜集工作。

(2)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3)社会联动。即与社会上相关部门、协会、专家学者合作,请他们提供专业指导。

两方法:“直接获取——间接获取”。

2.地方文化元素整合的“五性”原则和筛选的“两方法”

筛选、整合“五性”原则:

(1)思想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科学性。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要求。

(3)代表性。选取最能代表盐文化特色,最有价值的元素。

(4)一致性。与高中美术欣赏课程的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

(5)适应性。符合教学规律,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

筛选两法——“甄别法和归类法”

(1)甄别法。甄别素材的思想性、真实性。

(2)归类法。按高中美术欣赏课程体系进行归类整理。

3.地方文化元素运用的“四方法”

运用四方法:“整合运用——分层运用——活动运用——综合运用”。

(1)整合运用。依据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将筛选出的地方文化元素素材,按照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2∶1∶3∶2∶1∶1的比例进行整合。

(2)分层运用。按学生认知和学习层次,分感觉、表达、创造三个层次运用。

(3)活动运用。在师生的各种活动中得到运用。

(4)综合运用。运用学生的综合知识,加深理解,提高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

(二)形成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元素课程素材和教学资源。

表1 地方文化元素搜集、筛选出的主要素材统计表

素材类型

文字

图片

录像

调查报告

拓片

实物

数    量

10万字

6600

42小时

12

6

3

表2   地方文化元素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运用形成的主要教学资源

资源类型

校本教材

教学研究课例

教案

教学录像

数量

1

22

22

8

(三)新发现了7处有价值的文物。

2005年以来,师生实地走访调查中,新发现了7处有价值的文物。如:沿滩区仲权镇的字库塔、沿滩区富全镇陈氏节孝坊、蜀光中学老建筑群、蜀光中学伯苓亭记碑等,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成果特色与创新

(一)创造性地开发了校本课程资源,完善了课程资源的整合。

完成从生活中搜集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的地方文化元素,尤其是两千多年的井盐生产史所形成的独特盐文化艺术资源,分类整理,并与人美版统编教材充分整合,合理地运用到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探索地方文化元素与人美版统编教材结合的教学规律,形成一套与人美版统编教材相配合的、具有显著地域性和适应性的校本教材,完成《高中美术欣赏》课程资源建设。

(二)持续性地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顺应了高中课改的需要。

本课题就是以全省第一支中学生文物保护志愿者协会为依托,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考察,演讲辩论,甚至亲身体验地方文化,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使师生学习的资源和空间更加广泛,师生不仅对地方文化和美术欣赏课发生了兴趣,还自觉地在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和运用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师生还参与到文物保护和地方文化的宣传等地方文化建设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这也顺应了高中课改的需要。

四、成果效果

(一)丰富了课程资源,较好地解决了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兴趣缺乏的实际问题。

校本教材《美轮美奂看自贡》,有机整合了统编教材资源、校本教材资源和动态生成性资源,经过4区2县12所学校试用,都反映素材的选取很具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用时学生很兴奋,感觉很亲切,再加上在搜集、整理、运用地方文化元素的系列活动中,学生们零距离地感受、接触地方文化,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受到普遍欢迎。学生逐步了解、认识并爱上了地方文化,有的升入大学还选择与文保有关的专业。

(二)为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指南,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范本;还为同类学校开展课改提供了借鉴。

学生一开始是按照建筑、绘画、雕塑、书法和民间工艺五个专题小组对地方文化进行调研,随着活动的深入,专题小组内部又逐渐形成了天车组、牌坊组、盐商宅邸组、龚扇组、盐道组、盐帮菜组及民俗组。这些专题研究的内容已经延伸到了地方文化的多个领域,又为下届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指南。课题的开展让师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这种以协会为依托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形式也为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范本。这些指南和范本对于普通高中学校实施课程改革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推广,可供省内同类学校借鉴。四川省教科所周林主任评价该课题研究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拓展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成立了全省第一支中学生文物保护志愿者协会,发现了7处新的文物点。

“蜀光中学文物保护志愿者协会” 作为全省第一支中学生文物保护志愿者协会,自成立以来,常年有700多人参与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发现了7处新的文物点,带动了家长和社会参与地方文化的保护,在全市引起了轰动,石岷嘉副市长亲自为文保协会授旗。学生完成的研究报告《自贡市盐文化遗存保护现状调查》,获省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实践活动二等奖、市一等奖。学校网站上开设了“地方文化”专栏,赢得良好的社会反响。最早参加“文保协会”活动的高2007级学生,已经升入大学或步入社会,但他们对于地方文化的热情并没有中断,还建立了“蜀光中学文保协会”QQ群,积极关注、参与协会活动。文化部门很是看重这支地方文化建设的生力军。自贡市文化局邀请师生参加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启动仪式和“我与文化遗产”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多种活动。2008年底,在四川省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会上,黄彦蓉副省长高度肯定了 “文保协会”活动,指示要作为学生参与文保行动的典型事例予以表彰和嘉奖。

五、问题与思考

课题研究将进一步拓展深化,内容上将拓展到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经济、社会等方面,为下届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指南,形式上也将更为丰富多彩,持续性地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主动顺应高中课改的需要。同时,文保协会也将不停地换届招新,文保队伍将不断壮大,文保活动仍将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

 

撰稿:蒋先梅  曹继先

审核:苏春荣  宋光辉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农村中学生信心教育实践研究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