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
(四川省政府第三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承研单位:自贡市第一中学校
研究人员:周 毅 熊 勇 熊 硕 冷 松 杜 弘
课题来源: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本课题是在中学自然科学和数学的教学层面,探求特定技术背景(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提出课题的现实背景是,受“知识本位”观念的影响,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引入,并未带来教学过程的本质改变,而是继续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进行“注入式”教学,只是“人灌”变成了“电灌”。人的发展、人的科学素养的发展仍被忽略。这导致学生只会被动接受知识结论,不问来历,不重证据,迷信盲从,探究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薄弱。
本研究旨在改变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电灌”现象,探求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使之为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
二、研究的主要措施
课题组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寻找着力点(激发探究动机,习得探究方法,培育质疑批判的人格性向,引导关注科技的社会影响),更新课堂范式(摈弃“电灌”,让学生经历“发现”或探求,“生成”知识技能),开展教学实验。研究流程如下:
⑴教学选题和教学设计:各学科进行教学选题和教学设计。
⑵制作课(积)件:依照教学设计,制作课件或积件。
⑶教学实验:在实验班开展教学实验。
⑷教学反馈:通过现场观察、课后座谈、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收集反馈信息。
⑸重复实验:修正构想,调整方案,进行再实验。循环若干次。
⑹总结反思:甄选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成果
(一)认识成果
1.培养科学素养的着力点
要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应着力于以下几方面:
⑴促成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
⑵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⑶帮助学生理解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⑷培育学生质疑批判的人格性向;
⑸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社会影响。
2.培育科学素养的课堂范式
旨在培育科学素养的课堂,不是“人灌”或“电灌”的场所,而是学生经历“发现”或探求,“生成”知识技能的平台。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将获得以下发展:
⑴获得科学知识;
⑵激活参与探究的动机和兴趣;
⑶形成质疑批判的人格性向;
⑷习得探究方法并对知识来源形成正确认识;
⑸关注科技的社会影响,形成参与公众决策的意识。
在此过程中,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在于:
⑴创设逼真的“问题情景”,有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冲动。
⑵在探究过程中提供“海量信息”,帮助学生克服障碍、修正方向,保障探究活动持续进行。
⑶在个体、小组探究的基础上,作为“会话交流”工具,在不同意见的汇聚冲突中,激发学生的批判和反思。
(二)实践成果: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具体方法
1.激发探究动机
⑴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求动机
·方法:用多媒体呈现自然、社会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创设逼真的问题情景。
·目的: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冲动。
⑵见贤思齐,树立创新理想
·方法:用多媒体呈现著名学者充满曲折的探究活动。
·目的:激发学生见贤思齐、勤于探究的积极情感,树立创新理想。
2.培育质疑、批判的人格性向
⑴重现科学史,树立相对真理和真理不断发展的观念
·方法:用多媒体重现科学技术演进历程,让学生体验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曲折过程。
·目的:帮助学生建立相对真理和真理不断发展的观点,打破对现有认知的盲目迷信,培养勇于质疑批判、勤于探索的人格性向。
⑵辨析证据和结论的相关性及其严密性,培育批判性向
·方法:用多媒体模拟科学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方案和证据链条是否严密。
·目的:使学生在分析中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养成敢于质疑批判、乐于探究的人格性向。
⑶会话交流,在信息的汇聚冲突中培育合作意识和批判性向
·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个体或小组探究,然后用多媒体进行交流。
·目的:造成各种信息的汇聚和冲突,使学生在面对不同意见的情景下,进行审视和自我审视,经历质疑、批判、自我质疑和自我批判。
3.探究方法的习得和能力提升
⑴模拟实验的过程和现象,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
·方法:用多媒体模拟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引导学生从现象出发,探求本质上的机理或规律。
·目的: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以及观察与分析相结合、直觉与论证相结合的态度和思维品质。
⑵体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习得探索创新的一般方法
·方法: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让学生体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目的:使学生偿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方案、实施方案验证假说的过程,初步习得探究的一般方法。
⑶软化学科边界,开展“问题立意”的教学
·方法: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且切换灵活的优势,软化学科边界,开展“问题立意”教学。
·目的:实现知识技能的板块交叉、学科渗透,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社会影响
·方法:用多媒体呈现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实例。
·目的: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社会影响,了解科技工作的伦理原则和社会责任。
四、研究效果
(一)学生科学素养获得一定发展
1.探究兴趣有显在提高
2.质疑批判性向有一定发展
3.初步习得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4.学习方式发生积极变化
(二)促进了教师更新观念和改进实践
1.更加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2.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提高,积累了一批多媒体教学资源
3.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积极变化
4.勤于反思,多篇论文发表和获奖
(三)在省内产生一定影响
1.研究期间,多次邀请专家、同行进行交流,听取意见,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人们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研究过程中开发的《高中生物教学动画演示素材库》被省内58家单位采用。